专业研究
专业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
/
视点 | 家族信托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浅析

视点 | 家族信托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浅析

  • 分类:专业文章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06 13:5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信托,简言之即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   信托本应该作为一种特定的法律架构,起到管理财富和传承财富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信托架构的不完善而引发出大量的纠纷最终诉至法院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合理利用信托架构管理财富并减少争议的产生,本文即从信托架构中三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析。   信托中,一般涉及三方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一、委托人的权利义务   委托人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做出说明。同时,当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有重大过失的,委托人有权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解除受托人的职务。   二、受托人的权利义务   相较于委托人来说,受托人具有更为严格的义务规定。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恪尽职守处理信托事务、管理信托财产,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同时,受托人除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取得报酬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其管理的信托财产也不得与自身固有财产混同。   在家族信托中受托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受托人相当于家族财富的管家,承担着帮助巨额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资产打理方面的实力不可小觑。在不同的法律环境下,受托人可能会同时或者分开拥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信托财产的安全、增减、收益也与其有着直接关系。   家族信托中的受托人大致分为自然人和信托机构两种形式。选择自然人作为受托人往往不适合家族信托的设计,由于家族信托是一笔长期的财富投资,自然人可能会因身体状况而无法胜任受托人职责,也会因自然死亡或者意外死亡而导致受托人缺位,还会因能力局限而无法妥善管理信托事务,甚至会因缺乏监督而出现侵害信托财产、损害受益人利益的道德风险,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形,都会使家族信托的管理服务陷入僵局,影响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作为法定的营业受托人,全面纳入国家的金融监管之中,更具有制度保障优势。我国目前对于信托业务的经营实行专营制度,除了信托公司以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其他金融业态不得经营信托业务,其他法人机构非经法律特许也不得经营信托业务。信托公司以外的法人机构只能担任非营业的受托人,不能以提供受托人服务作为其营利活动,这既影响了其对受托人责任的全面理解,也限制了其对受托人能力的专业化投入,更不能像信托公司那样纳入国家的金融监管之中。   三、受益人的权利义务   受益人是在信托关系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受益人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承享委托人所享有的各种权利;依法转让和继承信托受益权;将信托受益权用于清偿到期不能偿还的债务、信托终止时,信托文件未规定信托财产归属的,优先取得信托财产等等。就受益人的义务而言,一般认为,当受托人在处理信托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不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蒙受损失时,受益人就有义务接受受托人提出的费用要求,并在信托收益中予以扣除。   当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来规避损害。首先,当受托人未按照信托文件的规定将信托财产移交给权利归属人时,权利归属人享有信托财产返还请求权。这里的信托财产可以是动产、不动产,也可以是有价证券、债权、知识产权,以及股权等。其次,信托终止后,当信托财产被受托人之外的其他人占有时,权利归属人对该人享有追索权,我国《信托法》第22条规定,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信托财产的受让人明知是违反信托目的而接受该财产的,应当予以返还。此外,根据《信托法》第49条,信托终止后,受益人如果是信托权利归属人的话,还享有赔偿损失请求权以及对受托人的解任权。作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人,当移交的信托财产由于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损失时,权利归属人亦有权就因受托人而造成损失的部分在合理范围内要求赔偿。   四、保护人的权利义务   在一般的信托结构中,除了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这三种基本的信托主体之外,往往还可以设立名为保护人(protector)的信托角色。在我国《信托法》中监察人的职责侧重于对受益人的利益加以保护以及公益目的的实现,而在家族信托中设置保护人的主要目的是贯彻委托人的意愿和对受益人进行保护。一般来说,常见的保护人权利包括:(1)任命与移除受托人;(2)要求/同意受托人变更信托管辖法;(3)要求/同意增减受益人;(4)要求/同意信托分配;(5)要求/同意信托提前终止;(6)任命继任保护人。上述权利都是信托存续过程中对受托人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条件,由值得信任的保护人享有上述权利,可以更好的保证信托存续与运营符合设立人的意愿,信托资产的使用与分配更符合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但与此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保护人的权利不能过大,否则很可能导致严重不利后果。因此,在设置保护人时,除了充分考虑常规的一般规则外,还应在个案中对保护人及其职责范围、选任规则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设计,以使“保护人”能够名实相副,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职责,为家族财富的世代传承保驾护航。   乔治·索罗斯曾说:“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本文浅尝辄止的剖析了家族信托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便让更多人可以了解这个“稍显陌生”的领域,避免出现《鲁南制药家族信托股权纠纷案》中两败俱伤的局面。

视点 | 家族信托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浅析

【概要描述】
信托,简言之即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

 

信托本应该作为一种特定的法律架构,起到管理财富和传承财富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信托架构的不完善而引发出大量的纠纷最终诉至法院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合理利用信托架构管理财富并减少争议的产生,本文即从信托架构中三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析。

 

信托中,一般涉及三方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一、委托人的权利义务





 

委托人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做出说明。同时,当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有重大过失的,委托人有权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解除受托人的职务。

 





二、受托人的权利义务





 

相较于委托人来说,受托人具有更为严格的义务规定。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恪尽职守处理信托事务、管理信托财产,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同时,受托人除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取得报酬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其管理的信托财产也不得与自身固有财产混同。

 

在家族信托中受托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受托人相当于家族财富的管家,承担着帮助巨额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资产打理方面的实力不可小觑。在不同的法律环境下,受托人可能会同时或者分开拥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信托财产的安全、增减、收益也与其有着直接关系。

 

家族信托中的受托人大致分为自然人和信托机构两种形式。选择自然人作为受托人往往不适合家族信托的设计,由于家族信托是一笔长期的财富投资,自然人可能会因身体状况而无法胜任受托人职责,也会因自然死亡或者意外死亡而导致受托人缺位,还会因能力局限而无法妥善管理信托事务,甚至会因缺乏监督而出现侵害信托财产、损害受益人利益的道德风险,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形,都会使家族信托的管理服务陷入僵局,影响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作为法定的营业受托人,全面纳入国家的金融监管之中,更具有制度保障优势。我国目前对于信托业务的经营实行专营制度,除了信托公司以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其他金融业态不得经营信托业务,其他法人机构非经法律特许也不得经营信托业务。信托公司以外的法人机构只能担任非营业的受托人,不能以提供受托人服务作为其营利活动,这既影响了其对受托人责任的全面理解,也限制了其对受托人能力的专业化投入,更不能像信托公司那样纳入国家的金融监管之中。

 





三、受益人的权利义务





 

受益人是在信托关系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受益人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承享委托人所享有的各种权利;依法转让和继承信托受益权;将信托受益权用于清偿到期不能偿还的债务、信托终止时,信托文件未规定信托财产归属的,优先取得信托财产等等。就受益人的义务而言,一般认为,当受托人在处理信托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不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蒙受损失时,受益人就有义务接受受托人提出的费用要求,并在信托收益中予以扣除。

 

当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来规避损害。首先,当受托人未按照信托文件的规定将信托财产移交给权利归属人时,权利归属人享有信托财产返还请求权。这里的信托财产可以是动产、不动产,也可以是有价证券、债权、知识产权,以及股权等。其次,信托终止后,当信托财产被受托人之外的其他人占有时,权利归属人对该人享有追索权,我国《信托法》第22条规定,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信托财产的受让人明知是违反信托目的而接受该财产的,应当予以返还。此外,根据《信托法》第49条,信托终止后,受益人如果是信托权利归属人的话,还享有赔偿损失请求权以及对受托人的解任权。作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人,当移交的信托财产由于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损失时,权利归属人亦有权就因受托人而造成损失的部分在合理范围内要求赔偿。

 





四、保护人的权利义务





 

在一般的信托结构中,除了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这三种基本的信托主体之外,往往还可以设立名为保护人(protector)的信托角色。在我国《信托法》中监察人的职责侧重于对受益人的利益加以保护以及公益目的的实现,而在家族信托中设置保护人的主要目的是贯彻委托人的意愿和对受益人进行保护。一般来说,常见的保护人权利包括:(1)任命与移除受托人;(2)要求/同意受托人变更信托管辖法;(3)要求/同意增减受益人;(4)要求/同意信托分配;(5)要求/同意信托提前终止;(6)任命继任保护人。上述权利都是信托存续过程中对受托人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条件,由值得信任的保护人享有上述权利,可以更好的保证信托存续与运营符合设立人的意愿,信托资产的使用与分配更符合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但与此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保护人的权利不能过大,否则很可能导致严重不利后果。因此,在设置保护人时,除了充分考虑常规的一般规则外,还应在个案中对保护人及其职责范围、选任规则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设计,以使“保护人”能够名实相副,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职责,为家族财富的世代传承保驾护航。

 

乔治·索罗斯曾说:“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本文浅尝辄止的剖析了家族信托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便让更多人可以了解这个“稍显陌生”的领域,避免出现《鲁南制药家族信托股权纠纷案》中两败俱伤的局面。

  • 分类:专业文章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06 13:53
  • 访问量:
详情

信托,简言之即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

 

信托本应该作为一种特定的法律架构,起到管理财富和传承财富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信托架构的不完善而引发出大量的纠纷最终诉至法院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合理利用信托架构管理财富并减少争议的产生,本文即从信托架构中三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析。

 

信托中,一般涉及三方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一、委托人的权利义务

 

委托人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做出说明。同时,当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有重大过失的,委托人有权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解除受托人的职务。

 

二、受托人的权利义务

 

相较于委托人来说,受托人具有更为严格的义务规定。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恪尽职守处理信托事务、管理信托财产,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同时,受托人除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取得报酬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其管理的信托财产也不得与自身固有财产混同。

 

在家族信托中受托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受托人相当于家族财富的管家,承担着帮助巨额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资产打理方面的实力不可小觑。在不同的法律环境下,受托人可能会同时或者分开拥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信托财产的安全、增减、收益也与其有着直接关系。

 

家族信托中的受托人大致分为自然人和信托机构两种形式。选择自然人作为受托人往往不适合家族信托的设计,由于家族信托是一笔长期的财富投资,自然人可能会因身体状况而无法胜任受托人职责,也会因自然死亡或者意外死亡而导致受托人缺位,还会因能力局限而无法妥善管理信托事务,甚至会因缺乏监督而出现侵害信托财产、损害受益人利益的道德风险,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形,都会使家族信托的管理服务陷入僵局,影响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作为法定的营业受托人,全面纳入国家的金融监管之中,更具有制度保障优势。我国目前对于信托业务的经营实行专营制度,除了信托公司以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其他金融业态不得经营信托业务,其他法人机构非经法律特许也不得经营信托业务。信托公司以外的法人机构只能担任非营业的受托人,不能以提供受托人服务作为其营利活动,这既影响了其对受托人责任的全面理解,也限制了其对受托人能力的专业化投入,更不能像信托公司那样纳入国家的金融监管之中。

 

三、受益人的权利义务

 

受益人是在信托关系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受益人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承享委托人所享有的各种权利;依法转让和继承信托受益权;将信托受益权用于清偿到期不能偿还的债务、信托终止时,信托文件未规定信托财产归属的,优先取得信托财产等等。就受益人的义务而言,一般认为,当受托人在处理信托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不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蒙受损失时,受益人就有义务接受受托人提出的费用要求,并在信托收益中予以扣除。

 

当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来规避损害。首先,当受托人未按照信托文件的规定将信托财产移交给权利归属人时,权利归属人享有信托财产返还请求权。这里的信托财产可以是动产、不动产,也可以是有价证券、债权、知识产权,以及股权等。其次,信托终止后,当信托财产被受托人之外的其他人占有时,权利归属人对该人享有追索权,我国《信托法》第22条规定,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信托财产的受让人明知是违反信托目的而接受该财产的,应当予以返还。此外,根据《信托法》第49条,信托终止后,受益人如果是信托权利归属人的话,还享有赔偿损失请求权以及对受托人的解任权。作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人,当移交的信托财产由于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损失时,权利归属人亦有权就因受托人而造成损失的部分在合理范围内要求赔偿。

 

四、保护人的权利义务

 

在一般的信托结构中,除了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这三种基本的信托主体之外,往往还可以设立名为保护人(protector)的信托角色。在我国《信托法》中监察人的职责侧重于对受益人的利益加以保护以及公益目的的实现,而在家族信托中设置保护人的主要目的是贯彻委托人的意愿和对受益人进行保护。一般来说,常见的保护人权利包括:(1)任命与移除受托人;(2)要求/同意受托人变更信托管辖法;(3)要求/同意增减受益人;(4)要求/同意信托分配;(5)要求/同意信托提前终止;(6)任命继任保护人。上述权利都是信托存续过程中对受托人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条件,由值得信任的保护人享有上述权利,可以更好的保证信托存续与运营符合设立人的意愿,信托资产的使用与分配更符合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但与此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保护人的权利不能过大,否则很可能导致严重不利后果。因此,在设置保护人时,除了充分考虑常规的一般规则外,还应在个案中对保护人及其职责范围、选任规则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设计,以使“保护人”能够名实相副,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职责,为家族财富的世代传承保驾护航。

 

乔治·索罗斯曾说:“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本文浅尝辄止的剖析了家族信托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便让更多人可以了解这个“稍显陌生”的领域,避免出现《鲁南制药家族信托股权纠纷案》中两败俱伤的局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0531-66590815

搜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111号济南华润中心55-57层
邮编:250014
电话:
0531-66590815
传真:0531-66590906
邮箱:
zhongchenglawyer@163.com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关注我们公众号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25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