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研究
专业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
/
视点 | 相对不起诉----一起涉嫌非法破坏农用地犯罪的有效辩护

视点 | 相对不起诉----一起涉嫌非法破坏农用地犯罪的有效辩护

  • 分类:专业文章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4-11 09:3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近期,笔者办理了一起涉嫌非法破坏农用地的案件,检察机关最终对委托人王某某做了不起诉处理,辩护效果良好。   一  案情简介   经查明,某镇某某村村民委员会为进行“四好”农村路建设,与某某路桥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书》,在未办理征用林地用地手续的情况下,路桥有限公司使用挖掘机在某某村南山进行道路施工建设,致使林地和植被破坏,经某区自然资源局林业工程师鉴定,被毁坏的林地面积总共5.6亩,属省级公益林,毁坏刺槐幼树共计1008株,柏树幼树共计30株。王某某为某某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刘某某为路桥有限公司道路施工现场负责人,认定王某某、刘某某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2条之规定,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62条之规定移送审查起诉。   二  处理结果   检察机关认为,王某某实施了《刑法》第342条规定的行为,但犯罪情节轻微,具有自首,认罪认罚,赔偿谅解,“补植复绿”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情节,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故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2款规定,决定对王某某不起诉------即相对不起诉。   三  辩护思路   辩护人认为,起诉书指控王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法不能成立。   首先,本案指控的被破坏的公益林,未进行过公益林范围界定公示,也没有设置公益林标牌,无法识别是否是公益林,即便涉案的林地是公益林,王某某对此也不明知。   另外,本案指控的5.6亩林地中包含0.94亩基本农田,不是林地,应予扣除,如扣除此部分,本案则达不到立案标准。   且该案中关于公益林面积的鉴定也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鉴定意见书只有两名工程技术人员签名,且仅提供了两名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两名工程技术人员不具有司法鉴定资格,不属于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所做的鉴定结论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件,不应作为定案依据。   其次,根据立项文件可知,涉案道路立项单位是区交通局,道路的建设责任主体应为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级人民政府,而非某某村委。没有证据证实办理修路相关手续(含林地占用)的职责在村委或者王某某。   再次,如果确属公益林,完全可以通过补办手续的方式解决问题。   该村是其镇辖区内唯一一个既不通公交也不通校车的落后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该村发展。修建“四好农村路”是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惠民利民工程,把国家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白姓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需要有关部门微调思路,该补办手续的补办手续,而不是办人!    况且涉案的林地完全可以通过补种补栽修复。   王某某配合政府为老百姓修路,是公心善举,无社会危害性,不应该受责罚;王某某的行为不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请求检察院对王某某做不起诉处理。   四  罪名分析   1、定罪处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法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量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应当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非法占用并毁坏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数量分别或者合计达到五亩以上; (二)非法占用并毁坏其他林地数量达十亩以上; (三)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林地,数量分别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四)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林地,其中一项数量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两项数量合计达到该项规定的数量标准。   2、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的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而且对于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会造成大量农用地被毁坏的结果也是明知的。   五  不起诉的种类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做出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后依法做出的处理结果之一,其性质是人民检察院对其认定的不应追究、不需要追究或者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所作的一种诉讼处分。不起诉的种类如下:   1. 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称之为绝对不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 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以下几种情形可以适用酌定不起诉:   (1)犯罪嫌疑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刑法》第10条);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刑法》第19条) (3)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过当而犯罪的(《刑法》第20条、第21条);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刑法》第22条);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刑法》第24条);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刑法》第27条); (7)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刑法》第28条);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有重大立功表现(《刑法》第67条、第68条)。   3. 证据不足不起诉(存疑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视点 | 相对不起诉----一起涉嫌非法破坏农用地犯罪的有效辩护

【概要描述】
近期,笔者办理了一起涉嫌非法破坏农用地的案件,检察机关最终对委托人王某某做了不起诉处理,辩护效果良好。

 













一  案情简介













 

经查明,某镇某某村村民委员会为进行“四好”农村路建设,与某某路桥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书》,在未办理征用林地用地手续的情况下,路桥有限公司使用挖掘机在某某村南山进行道路施工建设,致使林地和植被破坏,经某区自然资源局林业工程师鉴定,被毁坏的林地面积总共5.6亩,属省级公益林,毁坏刺槐幼树共计1008株,柏树幼树共计30株。王某某为某某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刘某某为路桥有限公司道路施工现场负责人,认定王某某、刘某某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2条之规定,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62条之规定移送审查起诉。

 













二  处理结果













 

检察机关认为,王某某实施了《刑法》第342条规定的行为,但犯罪情节轻微,具有自首,认罪认罚,赔偿谅解,“补植复绿”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情节,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故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2款规定,决定对王某某不起诉------即相对不起诉。

 













三  辩护思路













 

辩护人认为,起诉书指控王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法不能成立。

 

首先,本案指控的被破坏的公益林,未进行过公益林范围界定公示,也没有设置公益林标牌,无法识别是否是公益林,即便涉案的林地是公益林,王某某对此也不明知。

 

另外,本案指控的5.6亩林地中包含0.94亩基本农田,不是林地,应予扣除,如扣除此部分,本案则达不到立案标准。

 

且该案中关于公益林面积的鉴定也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鉴定意见书只有两名工程技术人员签名,且仅提供了两名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两名工程技术人员不具有司法鉴定资格,不属于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所做的鉴定结论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件,不应作为定案依据。

 

其次,根据立项文件可知,涉案道路立项单位是区交通局,道路的建设责任主体应为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级人民政府,而非某某村委。没有证据证实办理修路相关手续(含林地占用)的职责在村委或者王某某。

 

再次,如果确属公益林,完全可以通过补办手续的方式解决问题。

 

该村是其镇辖区内唯一一个既不通公交也不通校车的落后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该村发展。修建“四好农村路”是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惠民利民工程,把国家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白姓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需要有关部门微调思路,该补办手续的补办手续,而不是办人! 

 

况且涉案的林地完全可以通过补种补栽修复。

 

王某某配合政府为老百姓修路,是公心善举,无社会危害性,不应该受责罚;王某某的行为不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请求检察院对王某某做不起诉处理。

 













四  罪名分析













 





1、定罪处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法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量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应当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非法占用并毁坏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数量分别或者合计达到五亩以上;

(二)非法占用并毁坏其他林地数量达十亩以上;

(三)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林地,数量分别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四)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林地,其中一项数量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两项数量合计达到该项规定的数量标准。

 





2、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的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而且对于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会造成大量农用地被毁坏的结果也是明知的。

 













五  不起诉的种类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做出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后依法做出的处理结果之一,其性质是人民检察院对其认定的不应追究、不需要追究或者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所作的一种诉讼处分。不起诉的种类如下:

 





1. 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称之为绝对不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 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以下几种情形可以适用酌定不起诉:

 

(1)犯罪嫌疑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刑法》第10条);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刑法》第19条)

(3)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过当而犯罪的(《刑法》第20条、第21条);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刑法》第22条);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刑法》第24条);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刑法》第27条);

(7)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刑法》第28条);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有重大立功表现(《刑法》第67条、第68条)。

 





3. 证据不足不起诉(存疑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 分类:专业文章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4-11 09:31
  • 访问量:
详情

近期,笔者办理了一起涉嫌非法破坏农用地的案件,检察机关最终对委托人王某某做了不起诉处理,辩护效果良好。

 

一  案情简介

 

经查明,某镇某某村村民委员会为进行“四好”农村路建设,与某某路桥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书》,在未办理征用林地用地手续的情况下,路桥有限公司使用挖掘机在某某村南山进行道路施工建设,致使林地和植被破坏,经某区自然资源局林业工程师鉴定,被毁坏的林地面积总共5.6亩,属省级公益林,毁坏刺槐幼树共计1008株,柏树幼树共计30株。王某某为某某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刘某某为路桥有限公司道路施工现场负责人,认定王某某、刘某某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2条之规定,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62条之规定移送审查起诉。

 

二  处理结果

 

检察机关认为,王某某实施了《刑法》第342条规定的行为,但犯罪情节轻微,具有自首,认罪认罚,赔偿谅解,“补植复绿”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情节,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故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2款规定,决定对王某某不起诉------即相对不起诉。

 

三  辩护思路

 

辩护人认为,起诉书指控王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法不能成立。

 

首先,本案指控的被破坏的公益林,未进行过公益林范围界定公示,也没有设置公益林标牌,无法识别是否是公益林,即便涉案的林地是公益林,王某某对此也不明知。

 

另外,本案指控的5.6亩林地中包含0.94亩基本农田,不是林地,应予扣除,如扣除此部分,本案则达不到立案标准。

 

且该案中关于公益林面积的鉴定也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鉴定意见书只有两名工程技术人员签名,且仅提供了两名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两名工程技术人员不具有司法鉴定资格,不属于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所做的鉴定结论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件,不应作为定案依据。

 

其次,根据立项文件可知,涉案道路立项单位是区交通局,道路的建设责任主体应为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级人民政府,而非某某村委。没有证据证实办理修路相关手续(含林地占用)的职责在村委或者王某某。

 

再次,如果确属公益林,完全可以通过补办手续的方式解决问题。

 

该村是其镇辖区内唯一一个既不通公交也不通校车的落后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该村发展。修建“四好农村路”是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惠民利民工程,把国家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白姓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需要有关部门微调思路,该补办手续的补办手续,而不是办人! 

 

况且涉案的林地完全可以通过补种补栽修复。

 

王某某配合政府为老百姓修路,是公心善举,无社会危害性,不应该受责罚;王某某的行为不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请求检察院对王某某做不起诉处理。

 

四  罪名分析

 

1、定罪处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法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量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应当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非法占用并毁坏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数量分别或者合计达到五亩以上;

(二)非法占用并毁坏其他林地数量达十亩以上;

(三)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林地,数量分别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四)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林地,其中一项数量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两项数量合计达到该项规定的数量标准。

 

2、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的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而且对于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会造成大量农用地被毁坏的结果也是明知的。

 

五  不起诉的种类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做出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后依法做出的处理结果之一,其性质是人民检察院对其认定的不应追究、不需要追究或者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所作的一种诉讼处分。不起诉的种类如下:

 

1. 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称之为绝对不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 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以下几种情形可以适用酌定不起诉:

 

(1)犯罪嫌疑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刑法》第10条);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刑法》第19条)

(3)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过当而犯罪的(《刑法》第20条、第21条);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刑法》第22条);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刑法》第24条);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刑法》第27条);

(7)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刑法》第28条);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有重大立功表现(《刑法》第67条、第68条)。

 

3. 证据不足不起诉(存疑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0531-66590815

搜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111号济南华润中心55-57层
邮编:250014
电话:
0531-66590815
传真:0531-66590906
邮箱:
zhongchenglawyer@163.com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关注我们公众号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25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