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研究
专业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
/
视点 | 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的非诉解决方案探析

视点 | 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的非诉解决方案探析

  • 分类:专业文章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一、冒名登记的现状及负面影响   近年来,为了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公司登记机关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公司登记多采用形式审查制度,允许公司股东不到现场签字,而由委托代理人代为报送材料,公司登记机关在报送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时即予登记。公司登记制度简化,加之违法成本较低等原因,导致产生了很多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以及高管之情形,冒名登记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对此,被冒名人员容易出现以下风险:   (一)与自身真实职业产生冲突   若被冒名人员或其近亲属系公职人员或从事其他类似职业,则此类人员往往不允许在其他公司兼职,其被冒名登记为其他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后,将直接影响其职务任免。   鉴于冒名登记所涉公司多为皮包公司,若该公司未依法进行税务申报,则税务部门会将相关人员列为异常人员,直接导致被冒名人员正常经营公司或办理税务手续时受到限制。   (二)债权人主张股东出资补足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三)债权人主张股东清算义务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二、以诉讼方式解决冒名登记的难点分析   针对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的问题,部分被冒名人员选择采取诉讼方式进行维权,即:1、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不具有股东资格,或者2、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行政行为。   若被冒名人员提起民事诉讼,即以意思表示不真实为由提起股东资格确认之诉,虽然在该案中被告无法提供有效反证,但若被登记公司涉及对外债务或其他责任,该类诉讼往往涉及善意第三人合理信赖利益保护问题,被冒名人员仍可能承担相应的股东或高管责任。除此之外,即使法院判决被冒名人员不具有股东资格,公司登记机关也只能作出变更登记,而非撤销登记,也意味着被冒名人员在此前仍具有合法的股东资格,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若被冒名人员提起行政诉讼,即以行政机关在办理登记时未尽到谨慎审查义务为由主张撤销登记行政行为。公司登记部门在应诉时往往提出其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且申请人已经以书面形式承诺申请材料均真实有效。因此,除非存在公司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知申请登记人员身份不实、提交虚假身份信息材料等极端典型情形,否则人民法院通常认定公司登记机关已经尽到谨慎审查义务,很难认定违法从而撤销相应登记。   三、非诉解决冒名登记的方式   为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9年6月发布《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国市监信〔2019〕128号)作出了基本规定。此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作出了详细规定。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的,受虚假市场主体登记影响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的申请。   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及时开展调查。经调查认定存在虚假市场主体登记情形的,登记机关应当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相关市场主体和人员无法联系或者拒不配合的,登记机关可以将相关市场主体的登记时间、登记事项等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45日。相关市场主体及其利害关系人在公示期内没有提出异议的,登记机关可以撤销市场主体登记。   因虚假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的市场主体,其直接责任人自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登记机关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五十条 对涉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的行为,登记机关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主动进行调查。   第五十一条 受虚假登记影响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申请。涉嫌冒用自然人身份的虚假登记,被冒用人应当配合登记机关通过线上或者线下途径核验身份信息。涉嫌虚假登记市场主体的登记机关发生变更的,由现登记机关负责处理撤销登记,原登记机关应当协助进行调查。   第五十二条 登记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不予受理:   (一)涉嫌冒用自然人身份的虚假登记,被冒用人未能通过身份信息核验的; (二)涉嫌虚假登记的市场主体已注销的,申请撤销注销登记的除外; (三)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五十三条 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于3个月内完成调查,并及时作出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的决定。情形复杂的,经登记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在调查期间,相关市场主体和人员无法联系或者拒不配合的,登记机关可以将涉嫌虚假登记市场主体的登记时间、登记事项,以及登记机关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示期45日。相关市场主体及其利害关系人在公示期内没有提出异议的,登记机关可以撤销市场主体登记。   第五十六条 登记机关作出撤销登记决定后,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二)具体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相关人员发现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后,优先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笔者在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整理了相关操作程序:   1、相关人员发现被冒名登记事实后,应当及时报警并向登记机关提交撤销申请; 2、登记机关向被冒名人员核验身份信息,同时被冒名人员应配合提交笔迹鉴定报告、报警记录等证据; 3、登记机关向调查被冒名人员、公司相关人员、登记代理人或利害关系人开展调查; 4、登记机关征求公安、税务、金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意见; 5、调查查明相关事实或公示45日后,登记机关可以撤销市场主体登记。

视点 | 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的非诉解决方案探析

【概要描述】




一、冒名登记的现状及负面影响







 

近年来,为了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公司登记机关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公司登记多采用形式审查制度,允许公司股东不到现场签字,而由委托代理人代为报送材料,公司登记机关在报送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时即予登记。公司登记制度简化,加之违法成本较低等原因,导致产生了很多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以及高管之情形,冒名登记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对此,被冒名人员容易出现以下风险:

 





(一)与自身真实职业产生冲突





 

若被冒名人员或其近亲属系公职人员或从事其他类似职业,则此类人员往往不允许在其他公司兼职,其被冒名登记为其他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后,将直接影响其职务任免。

 

鉴于冒名登记所涉公司多为皮包公司,若该公司未依法进行税务申报,则税务部门会将相关人员列为异常人员,直接导致被冒名人员正常经营公司或办理税务手续时受到限制。

 





(二)债权人主张股东出资补足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三)债权人主张股东清算义务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二、以诉讼方式解决冒名登记的难点分析







 

针对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的问题,部分被冒名人员选择采取诉讼方式进行维权,即:1、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不具有股东资格,或者2、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行政行为。

 

若被冒名人员提起民事诉讼,即以意思表示不真实为由提起股东资格确认之诉,虽然在该案中被告无法提供有效反证,但若被登记公司涉及对外债务或其他责任,该类诉讼往往涉及善意第三人合理信赖利益保护问题,被冒名人员仍可能承担相应的股东或高管责任。除此之外,即使法院判决被冒名人员不具有股东资格,公司登记机关也只能作出变更登记,而非撤销登记,也意味着被冒名人员在此前仍具有合法的股东资格,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若被冒名人员提起行政诉讼,即以行政机关在办理登记时未尽到谨慎审查义务为由主张撤销登记行政行为。公司登记部门在应诉时往往提出其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且申请人已经以书面形式承诺申请材料均真实有效。因此,除非存在公司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知申请登记人员身份不实、提交虚假身份信息材料等极端典型情形,否则人民法院通常认定公司登记机关已经尽到谨慎审查义务,很难认定违法从而撤销相应登记。

 







三、非诉解决冒名登记的方式







 

为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9年6月发布《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国市监信〔2019〕128号)作出了基本规定。此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作出了详细规定。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的,受虚假市场主体登记影响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的申请。

 

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及时开展调查。经调查认定存在虚假市场主体登记情形的,登记机关应当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相关市场主体和人员无法联系或者拒不配合的,登记机关可以将相关市场主体的登记时间、登记事项等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45日。相关市场主体及其利害关系人在公示期内没有提出异议的,登记机关可以撤销市场主体登记。

 

因虚假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的市场主体,其直接责任人自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登记机关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五十条 对涉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的行为,登记机关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主动进行调查。

 

第五十一条 受虚假登记影响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申请。涉嫌冒用自然人身份的虚假登记,被冒用人应当配合登记机关通过线上或者线下途径核验身份信息。涉嫌虚假登记市场主体的登记机关发生变更的,由现登记机关负责处理撤销登记,原登记机关应当协助进行调查。

 

第五十二条 登记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不予受理:

 

(一)涉嫌冒用自然人身份的虚假登记,被冒用人未能通过身份信息核验的;

(二)涉嫌虚假登记的市场主体已注销的,申请撤销注销登记的除外;

(三)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五十三条 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于3个月内完成调查,并及时作出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的决定。情形复杂的,经登记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在调查期间,相关市场主体和人员无法联系或者拒不配合的,登记机关可以将涉嫌虚假登记市场主体的登记时间、登记事项,以及登记机关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示期45日。相关市场主体及其利害关系人在公示期内没有提出异议的,登记机关可以撤销市场主体登记。

 

第五十六条 登记机关作出撤销登记决定后,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二)具体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相关人员发现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后,优先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笔者在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整理了相关操作程序:

 






1、相关人员发现被冒名登记事实后,应当及时报警并向登记机关提交撤销申请;

2、登记机关向被冒名人员核验身份信息,同时被冒名人员应配合提交笔迹鉴定报告、报警记录等证据;

3、登记机关向调查被冒名人员、公司相关人员、登记代理人或利害关系人开展调查;

4、登记机关征求公安、税务、金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意见;

5、调查查明相关事实或公示45日后,登记机关可以撤销市场主体登记。




  • 分类:专业文章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4
  • 访问量:
详情

一、冒名登记的现状及负面影响

 

近年来,为了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公司登记机关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公司登记多采用形式审查制度,允许公司股东不到现场签字,而由委托代理人代为报送材料,公司登记机关在报送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时即予登记。公司登记制度简化,加之违法成本较低等原因,导致产生了很多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以及高管之情形,冒名登记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对此,被冒名人员容易出现以下风险:

 

(一)与自身真实职业产生冲突

 

若被冒名人员或其近亲属系公职人员或从事其他类似职业,则此类人员往往不允许在其他公司兼职,其被冒名登记为其他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后,将直接影响其职务任免。

 

鉴于冒名登记所涉公司多为皮包公司,若该公司未依法进行税务申报,则税务部门会将相关人员列为异常人员,直接导致被冒名人员正常经营公司或办理税务手续时受到限制。

 

(二)债权人主张股东出资补足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三)债权人主张股东清算义务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二、以诉讼方式解决冒名登记的难点分析

 

针对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的问题,部分被冒名人员选择采取诉讼方式进行维权,即:1、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不具有股东资格,或者2、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行政行为。

 

若被冒名人员提起民事诉讼,即以意思表示不真实为由提起股东资格确认之诉,虽然在该案中被告无法提供有效反证,但若被登记公司涉及对外债务或其他责任,该类诉讼往往涉及善意第三人合理信赖利益保护问题,被冒名人员仍可能承担相应的股东或高管责任。除此之外,即使法院判决被冒名人员不具有股东资格,公司登记机关也只能作出变更登记,而非撤销登记,也意味着被冒名人员在此前仍具有合法的股东资格,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若被冒名人员提起行政诉讼,即以行政机关在办理登记时未尽到谨慎审查义务为由主张撤销登记行政行为。公司登记部门在应诉时往往提出其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且申请人已经以书面形式承诺申请材料均真实有效。因此,除非存在公司登记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知申请登记人员身份不实、提交虚假身份信息材料等极端典型情形,否则人民法院通常认定公司登记机关已经尽到谨慎审查义务,很难认定违法从而撤销相应登记。

 

三、非诉解决冒名登记的方式

 

为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9年6月发布《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国市监信〔2019〕128号)作出了基本规定。此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作出了详细规定。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的,受虚假市场主体登记影响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的申请。

 

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及时开展调查。经调查认定存在虚假市场主体登记情形的,登记机关应当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相关市场主体和人员无法联系或者拒不配合的,登记机关可以将相关市场主体的登记时间、登记事项等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45日。相关市场主体及其利害关系人在公示期内没有提出异议的,登记机关可以撤销市场主体登记。

 

因虚假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的市场主体,其直接责任人自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登记机关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五十条 对涉嫌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的行为,登记机关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主动进行调查。

 

第五十一条 受虚假登记影响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申请。涉嫌冒用自然人身份的虚假登记,被冒用人应当配合登记机关通过线上或者线下途径核验身份信息。涉嫌虚假登记市场主体的登记机关发生变更的,由现登记机关负责处理撤销登记,原登记机关应当协助进行调查。

 

第五十二条 登记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不予受理:

 

(一)涉嫌冒用自然人身份的虚假登记,被冒用人未能通过身份信息核验的;

(二)涉嫌虚假登记的市场主体已注销的,申请撤销注销登记的除外;

(三)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五十三条 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于3个月内完成调查,并及时作出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的决定。情形复杂的,经登记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在调查期间,相关市场主体和人员无法联系或者拒不配合的,登记机关可以将涉嫌虚假登记市场主体的登记时间、登记事项,以及登记机关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示期45日。相关市场主体及其利害关系人在公示期内没有提出异议的,登记机关可以撤销市场主体登记。

 

第五十六条 登记机关作出撤销登记决定后,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二)具体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相关人员发现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高管后,优先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笔者在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整理了相关操作程序:

 

1、相关人员发现被冒名登记事实后,应当及时报警并向登记机关提交撤销申请;

2、登记机关向被冒名人员核验身份信息,同时被冒名人员应配合提交笔迹鉴定报告、报警记录等证据;

3、登记机关向调查被冒名人员、公司相关人员、登记代理人或利害关系人开展调查;

4、登记机关征求公安、税务、金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意见;

5、调查查明相关事实或公示45日后,登记机关可以撤销市场主体登记。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0531-66590815

搜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111号济南华润中心55-57层
邮编:250014
电话:
0531-66590815
传真:0531-66590906
邮箱:
zhongchenglawyer@163.com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关注我们公众号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25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