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浅析保险合同中的保险价值——以某海损保险索赔案为例
- 分类:专业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12 09:2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案例简述 A公司有一批铝锭需要通过海运方式销售给B公司,A公司先后与B公司签署《供货合同》,与C海运公司签署《海运合同》,A公司作为被保险人由C海运公司投保与D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后在运输途中船舶发生搁浅沉海导致全部铝锭受损被浸泡在海中。 事故发生前,B公司已经向A公司支付该批铝锭全部价款及运杂费并委托A公司代办运输。A公司也已向B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争议焦点 A公司作为被保险人与D保险公司协商赔付事宜,双方就先予赔偿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关于赔偿金额产生争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保险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保险价值时,货物的保险价值如何计算; (二)总保险金额中是否应包含增值税部分的赔偿。 法律规定及律师观点 (一)关于货物保险价值的确定 我国《保险法》和《海商法》均有关于货物保险价值、保险金额的规定。其中《保险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海商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 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未约定保险价值的,保险价值依照下列规定计算:......(二)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或者非贸易商品在起运地的实际价值以及运费和保险费的总和;......”。 第二百二十条规定:“保险金额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 通过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保险价值有约定的从约定。在保险合同只约定保险金额而未约定保险价值的情况下。首先,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审理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海商法的规定;海商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海商法、保险法均没有规定的,适用民法典等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优先适用《海商法》中对货物保险价值的相关规定,即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具体到本案中,《保险合同》中并没有关于价税分离的约定,而投保人C海运公司是以含税发票价格进行的投保,理应得到全额赔付。另外,从交易流程来看,《供货合同》约定的是出卖人代替买受人办理运输,因此出卖人办完托运手续(即货交承运人)时为交付,此时标的物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标的物的价值也已固定。后续A、C、D各方基于《保险合同》达成合意的保险标的,其保险价值也应是货物含税总价款。 (二)总保险金额中是否应包含增值税部分的赔偿 1、从税法角度分析 A公司与B公司之间销售行为已经完毕,且已为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若D保险公司不承担增值税税额部分则A公司需要再行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红字增值税发票开具有关问题的公告》第一条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针对的是开票有误或者退回的情形,而A公司在销售行为已完毕且货物沉海的情况下,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已不允许卖方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B公司在支付货款并货交承运人时起已成为货物所有权人,但是其并非被保险人。《海商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后,保险人应当及时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此时A公司有权依据保险合同及上述法律规定向保险人要求赔偿,也可以视为代替B公司主张货损价值。因B公司在销售合同中支付的货款为含税全款,所以D保险公司此时也应赔付含税总保险金额。 若D保险公司主张B公司可以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抵扣税款而避免损失,本所律师认为从税务角度亦不可行。因为从计税原理分析,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在货物已经毁损的情况下,所涉货物不可能再向下游流转,增值税链条已经断裂,此时的增值税会实质转化为商品的最终成本由B公司承担,因此D保险公司赔付全额增值税是合理的。 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4条的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上述规定属于正列举,虽然所涉货物沉入海中不属于正列举的情形,表面上看可以抵扣增值税,但适用上述规定的大前提是实质购进了货物,购进的货物不仅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还需实际存在,进行管理,否则就没有上述规定中“管理不善”的基础及前提。因所涉货物已经灭失,依据税法规定B公司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允许抵扣,因此由D保险公司赔付全额增值税也是合理的。 2、从民商法角度分析 A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存在三种法律关系,一是与B公司的《供货合同》关系,二是与C海运公司的《海运合同》关系(A公司代替B公司办理海运),三是与D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关系。 (1)供货合同关系 《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供货合同》约定的是出卖人代替买受人办理运输,因此出卖人办完托运手续(即货交承运人)时为交付,此时标的物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卖方此时的销售环节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增值税税额应作为保险价值的一部分予以赔付。 (2)海运合同关系 在A公司与B公司交易完成后,A公司基于《供货合同》约定有代办运输的义务,此时已经是另外一层法律关系。A公司后续代办运输的货值就是含税的总货款(此时已经价税合一),B公司购买的也是含税的该批货物。从这个角度来看,D保险公司也应全额赔付。 (3)保险合同关系 A公司是基于货物需要起运而由C海运公司投保与D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并以货物含税总价款为总保险金额支付了全额保费。其目的就是在发生保险事件时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全额赔付。因此,在保险金额未超过保险价值的情况下,出险后D保险公司有义务按照与投标人和被保险人约定的保险金额履行全额赔付义务。 结语 在一般保险理赔中如果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若涉及海运保险,则优先适用《海事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二百二十条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货损实际情况计算货物的保险价值。 关于增值税是否应予赔偿的问题,本所律师认为在交易环节已经完成且保险合同未约定价税分离免除对货物损失增值税部分赔偿的前提下,因货损导致货物无法再向下游流转,购买方此时成为最终消费者而无法抵扣该部分税款,保险公司应予全额赔付填平损失。
视点 | 浅析保险合同中的保险价值——以某海损保险索赔案为例
【概要描述】
案例简述
A公司有一批铝锭需要通过海运方式销售给B公司,A公司先后与B公司签署《供货合同》,与C海运公司签署《海运合同》,A公司作为被保险人由C海运公司投保与D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后在运输途中船舶发生搁浅沉海导致全部铝锭受损被浸泡在海中。
事故发生前,B公司已经向A公司支付该批铝锭全部价款及运杂费并委托A公司代办运输。A公司也已向B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争议焦点
A公司作为被保险人与D保险公司协商赔付事宜,双方就先予赔偿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关于赔偿金额产生争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保险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保险价值时,货物的保险价值如何计算;
(二)总保险金额中是否应包含增值税部分的赔偿。
法律规定及律师观点
(一)关于货物保险价值的确定
我国《保险法》和《海商法》均有关于货物保险价值、保险金额的规定。其中《保险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海商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
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未约定保险价值的,保险价值依照下列规定计算:......(二)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或者非贸易商品在起运地的实际价值以及运费和保险费的总和;......”。
第二百二十条规定:“保险金额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
通过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保险价值有约定的从约定。在保险合同只约定保险金额而未约定保险价值的情况下。首先,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审理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海商法的规定;海商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海商法、保险法均没有规定的,适用民法典等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优先适用《海商法》中对货物保险价值的相关规定,即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具体到本案中,《保险合同》中并没有关于价税分离的约定,而投保人C海运公司是以含税发票价格进行的投保,理应得到全额赔付。另外,从交易流程来看,《供货合同》约定的是出卖人代替买受人办理运输,因此出卖人办完托运手续(即货交承运人)时为交付,此时标的物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标的物的价值也已固定。后续A、C、D各方基于《保险合同》达成合意的保险标的,其保险价值也应是货物含税总价款。
(二)总保险金额中是否应包含增值税部分的赔偿
1、从税法角度分析
A公司与B公司之间销售行为已经完毕,且已为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若D保险公司不承担增值税税额部分则A公司需要再行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红字增值税发票开具有关问题的公告》第一条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针对的是开票有误或者退回的情形,而A公司在销售行为已完毕且货物沉海的情况下,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已不允许卖方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B公司在支付货款并货交承运人时起已成为货物所有权人,但是其并非被保险人。《海商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后,保险人应当及时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此时A公司有权依据保险合同及上述法律规定向保险人要求赔偿,也可以视为代替B公司主张货损价值。因B公司在销售合同中支付的货款为含税全款,所以D保险公司此时也应赔付含税总保险金额。
若D保险公司主张B公司可以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抵扣税款而避免损失,本所律师认为从税务角度亦不可行。因为从计税原理分析,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在货物已经毁损的情况下,所涉货物不可能再向下游流转,增值税链条已经断裂,此时的增值税会实质转化为商品的最终成本由B公司承担,因此D保险公司赔付全额增值税是合理的。
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4条的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上述规定属于正列举,虽然所涉货物沉入海中不属于正列举的情形,表面上看可以抵扣增值税,但适用上述规定的大前提是实质购进了货物,购进的货物不仅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还需实际存在,进行管理,否则就没有上述规定中“管理不善”的基础及前提。因所涉货物已经灭失,依据税法规定B公司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允许抵扣,因此由D保险公司赔付全额增值税也是合理的。
2、从民商法角度分析
A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存在三种法律关系,一是与B公司的《供货合同》关系,二是与C海运公司的《海运合同》关系(A公司代替B公司办理海运),三是与D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关系。
(1)供货合同关系
《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供货合同》约定的是出卖人代替买受人办理运输,因此出卖人办完托运手续(即货交承运人)时为交付,此时标的物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卖方此时的销售环节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增值税税额应作为保险价值的一部分予以赔付。
(2)海运合同关系
在A公司与B公司交易完成后,A公司基于《供货合同》约定有代办运输的义务,此时已经是另外一层法律关系。A公司后续代办运输的货值就是含税的总货款(此时已经价税合一),B公司购买的也是含税的该批货物。从这个角度来看,D保险公司也应全额赔付。
(3)保险合同关系
A公司是基于货物需要起运而由C海运公司投保与D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并以货物含税总价款为总保险金额支付了全额保费。其目的就是在发生保险事件时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全额赔付。因此,在保险金额未超过保险价值的情况下,出险后D保险公司有义务按照与投标人和被保险人约定的保险金额履行全额赔付义务。
结语
在一般保险理赔中如果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若涉及海运保险,则优先适用《海事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二百二十条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货损实际情况计算货物的保险价值。
关于增值税是否应予赔偿的问题,本所律师认为在交易环节已经完成且保险合同未约定价税分离免除对货物损失增值税部分赔偿的前提下,因货损导致货物无法再向下游流转,购买方此时成为最终消费者而无法抵扣该部分税款,保险公司应予全额赔付填平损失。
- 分类:专业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12 09:27
- 访问量:
案例简述
A公司有一批铝锭需要通过海运方式销售给B公司,A公司先后与B公司签署《供货合同》,与C海运公司签署《海运合同》,A公司作为被保险人由C海运公司投保与D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后在运输途中船舶发生搁浅沉海导致全部铝锭受损被浸泡在海中。
事故发生前,B公司已经向A公司支付该批铝锭全部价款及运杂费并委托A公司代办运输。A公司也已向B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争议焦点
A公司作为被保险人与D保险公司协商赔付事宜,双方就先予赔偿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关于赔偿金额产生争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保险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保险价值时,货物的保险价值如何计算;
(二)总保险金额中是否应包含增值税部分的赔偿。
法律规定及律师观点
(一)关于货物保险价值的确定
我国《保险法》和《海商法》均有关于货物保险价值、保险金额的规定。其中《保险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约定的保险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
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海商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
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未约定保险价值的,保险价值依照下列规定计算:......(二)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或者非贸易商品在起运地的实际价值以及运费和保险费的总和;......”。
第二百二十条规定:“保险金额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
通过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保险价值有约定的从约定。在保险合同只约定保险金额而未约定保险价值的情况下。首先,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审理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海商法的规定;海商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海商法、保险法均没有规定的,适用民法典等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优先适用《海商法》中对货物保险价值的相关规定,即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具体到本案中,《保险合同》中并没有关于价税分离的约定,而投保人C海运公司是以含税发票价格进行的投保,理应得到全额赔付。另外,从交易流程来看,《供货合同》约定的是出卖人代替买受人办理运输,因此出卖人办完托运手续(即货交承运人)时为交付,此时标的物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标的物的价值也已固定。后续A、C、D各方基于《保险合同》达成合意的保险标的,其保险价值也应是货物含税总价款。
(二)总保险金额中是否应包含增值税部分的赔偿
1、从税法角度分析
A公司与B公司之间销售行为已经完毕,且已为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若D保险公司不承担增值税税额部分则A公司需要再行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红字增值税发票开具有关问题的公告》第一条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针对的是开票有误或者退回的情形,而A公司在销售行为已完毕且货物沉海的情况下,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已不允许卖方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B公司在支付货款并货交承运人时起已成为货物所有权人,但是其并非被保险人。《海商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后,保险人应当及时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此时A公司有权依据保险合同及上述法律规定向保险人要求赔偿,也可以视为代替B公司主张货损价值。因B公司在销售合同中支付的货款为含税全款,所以D保险公司此时也应赔付含税总保险金额。
若D保险公司主张B公司可以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抵扣税款而避免损失,本所律师认为从税务角度亦不可行。因为从计税原理分析,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在货物已经毁损的情况下,所涉货物不可能再向下游流转,增值税链条已经断裂,此时的增值税会实质转化为商品的最终成本由B公司承担,因此D保险公司赔付全额增值税是合理的。
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4条的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上述规定属于正列举,虽然所涉货物沉入海中不属于正列举的情形,表面上看可以抵扣增值税,但适用上述规定的大前提是实质购进了货物,购进的货物不仅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还需实际存在,进行管理,否则就没有上述规定中“管理不善”的基础及前提。因所涉货物已经灭失,依据税法规定B公司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允许抵扣,因此由D保险公司赔付全额增值税也是合理的。
2、从民商法角度分析
A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存在三种法律关系,一是与B公司的《供货合同》关系,二是与C海运公司的《海运合同》关系(A公司代替B公司办理海运),三是与D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关系。
(1)供货合同关系
《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供货合同》约定的是出卖人代替买受人办理运输,因此出卖人办完托运手续(即货交承运人)时为交付,此时标的物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卖方此时的销售环节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增值税税额应作为保险价值的一部分予以赔付。
(2)海运合同关系
在A公司与B公司交易完成后,A公司基于《供货合同》约定有代办运输的义务,此时已经是另外一层法律关系。A公司后续代办运输的货值就是含税的总货款(此时已经价税合一),B公司购买的也是含税的该批货物。从这个角度来看,D保险公司也应全额赔付。
(3)保险合同关系
A公司是基于货物需要起运而由C海运公司投保与D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并以货物含税总价款为总保险金额支付了全额保费。其目的就是在发生保险事件时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全额赔付。因此,在保险金额未超过保险价值的情况下,出险后D保险公司有义务按照与投标人和被保险人约定的保险金额履行全额赔付义务。
结语
在一般保险理赔中如果投保人和保险人未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若涉及海运保险,则优先适用《海事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二百二十条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货损实际情况计算货物的保险价值。
关于增值税是否应予赔偿的问题,本所律师认为在交易环节已经完成且保险合同未约定价税分离免除对货物损失增值税部分赔偿的前提下,因货损导致货物无法再向下游流转,购买方此时成为最终消费者而无法抵扣该部分税款,保险公司应予全额赔付填平损失。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更多>>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111号济南华润中心55-56层
邮编:250014
电话:0531-66590815
传真:0531-66590906
邮箱:zhongchenglawyer@163.com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25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