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系列之一一股权激励计划的前期准备
- 分类:专业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2-18 14:3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权激励已经成为公司发展路上非常重要的环节,公司为了留住关键岗位核心人才,聚集能量,使企业能持续稳定发展,控股股东往往愿意通过增资或者股权转让的方式释放部分股权。然而公司股权是“稀有的”,股权是有“有灵魂的”,股权架构的调整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因此在公司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建议先对公司进行“问诊自测”,在更加了解公司现状的情况下,稳步推进股权激励计划。 一、股权激励的定义 股权激励是指对公司员工赠与或者折价出售一部分公司股权,使员工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的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中长期激励政策,也是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最佳薪酬机制。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股权激励实质上是一个利益交换及利益捆绑的过程,公司或实际控制人以公司股权来交换激励对象对公司的长期稳定付出,成功的股权激励案例往往都具备“自利利他”的特性。 二、何种企业适合做股权激励 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公司应从自身所处行业、公司发展阶段、公司发展规范性以及公司发展目标等几个维度考虑是否处于实施股权激励的合适时机。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方面: 1、对人才具有强依赖性的公司: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 2、标准化、统一化的连锁公司; 3、发展阶段:更适用处于快速成长期、成熟期的公司; 4、内部管理(组织架构清晰、绩效考核健全、企业战略清晰、具有一定估值基础)较为规范、有意对接资本市场的公司。 三、公司针对股权激励的调研诊断 1、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解员工的诉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股权激励计划在员工获取基本工资之外,让员工享受到了公司红利,实现个人财富积累,首先能够满足员工生活的基本生理需求;其次,股权激励能够让员工从劳动者转变为公司经营的参与者、决策者,本身也是对员工身份的认可,增加其职业归属感,能够满足其安全需求;而员工作为股东的身份与公司利益密切捆绑,甚者能够对外代表公司参与相关工作,无形中会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社会需求与尊重需求的体现。 通过与员工的访谈,了解员工的真实诉求,能够更好地帮公司决策者判断激励的方向及激励措施,究竟是改善薪资结构、提高员工福利还是实施股权激励?员工的访谈能够让激励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以及激励效果。 2、了解公司的股权现状 公司决策者、控股股东可以先通过以下问题自行判断下目前公司的股权架构。在我接手的相关股权激励案件中,经常发现很多公司的控股股东、创始人对《公司法》以及股权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公司章程也基本是套用的工商局版本,不贴合公司的股权架构。在人合性的有限公司框架下,一旦出现纠纷,制度层面以及架构层面的不完善就往往暴露出很多弊端,甚至引发股权纠纷诉讼。因此股权激励方案制定前,公司的决策者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公司的股权现状,以及未来的股权架构设计,避免“冲动”的股权变动在工商局留下“证据”,为日后对接资本市场或者调整股权架构埋下隐患。 ♦ 股东间股权是否较为平均? ♦ 公司的创始股东是否超过3人? ♦ 是否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 ♦ 是否存在仅提供一次性资源的股东? ♦ 是否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 ♦ 是否存在小股东在操盘公司的问题? ♦ 公司是否只有大股东,没有合伙人? ♦ 是否还没有约定创业合伙人的退出机制? ♦ 是否给投资人预留股权? ♦ 是否为管理团队预留股权? ♦ 是否由外部投资人控股? ♦ 公司是否存在一致行动人的情形? 3、了解公司现阶段的财务数据 公司的财务数据是一家公司经营现状最直观的体现。公司目前是否处于盈利状态,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以及财务数据分析,是判断公司实施“实股”激励还是虚拟股权激励的重要因素。同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涉及“股份支付”问题,也同样直接影响公司扣非后的净利润,特别是拟对接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财务成本的测算对净利润的影响不得忽视。 公司的现金流情况以及实际可分配利润资金情况,也是公司以及激励对象后期考虑回购的重要因素。 最重要的,公司的净资产将直接决定每一出资额或者每股的定价。 因此,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应先充分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从各个维度做好分析,以便更准确的制定股权激励方案。 4、了解公司的发展阶段及发展目标 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在确认激励对象的人选、激励价格以及具体实施何种激励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案中考虑的风险因素也不同。如公司三年内有上市计划甚至已经启动的,那么首先应该考虑股份支付对报告期内财务数据的影响,股权激励计划与上市计划衔接问题,同时也应更加注重合规性以及税务问题;如果一家公司还处于成长期,公司对资金及业绩需求量大,股权激励的模式应更侧重公司成长,激励对象的选择也应该是对公司贡献较大的核心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 股权激励计划并非制式化、程序化以及一蹴而就的一项工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股权激励感兴趣的公司创始人或者决策者,不妨先对公司进行一次充分调研诊断,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再结合律师或者其他中介机构的经验,为公司量身定制一套股权激励方案。
视点 |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系列之一一股权激励计划的前期准备
【概要描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权激励已经成为公司发展路上非常重要的环节,公司为了留住关键岗位核心人才,聚集能量,使企业能持续稳定发展,控股股东往往愿意通过增资或者股权转让的方式释放部分股权。然而公司股权是“稀有的”,股权是有“有灵魂的”,股权架构的调整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因此在公司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建议先对公司进行“问诊自测”,在更加了解公司现状的情况下,稳步推进股权激励计划。
一、股权激励的定义
股权激励是指对公司员工赠与或者折价出售一部分公司股权,使员工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的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中长期激励政策,也是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最佳薪酬机制。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股权激励实质上是一个利益交换及利益捆绑的过程,公司或实际控制人以公司股权来交换激励对象对公司的长期稳定付出,成功的股权激励案例往往都具备“自利利他”的特性。
二、何种企业适合做股权激励
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公司应从自身所处行业、公司发展阶段、公司发展规范性以及公司发展目标等几个维度考虑是否处于实施股权激励的合适时机。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方面:
1、对人才具有强依赖性的公司: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
2、标准化、统一化的连锁公司;
3、发展阶段:更适用处于快速成长期、成熟期的公司;
4、内部管理(组织架构清晰、绩效考核健全、企业战略清晰、具有一定估值基础)较为规范、有意对接资本市场的公司。
三、公司针对股权激励的调研诊断
1、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解员工的诉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股权激励计划在员工获取基本工资之外,让员工享受到了公司红利,实现个人财富积累,首先能够满足员工生活的基本生理需求;其次,股权激励能够让员工从劳动者转变为公司经营的参与者、决策者,本身也是对员工身份的认可,增加其职业归属感,能够满足其安全需求;而员工作为股东的身份与公司利益密切捆绑,甚者能够对外代表公司参与相关工作,无形中会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社会需求与尊重需求的体现。
通过与员工的访谈,了解员工的真实诉求,能够更好地帮公司决策者判断激励的方向及激励措施,究竟是改善薪资结构、提高员工福利还是实施股权激励?员工的访谈能够让激励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以及激励效果。
2、了解公司的股权现状
公司决策者、控股股东可以先通过以下问题自行判断下目前公司的股权架构。在我接手的相关股权激励案件中,经常发现很多公司的控股股东、创始人对《公司法》以及股权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公司章程也基本是套用的工商局版本,不贴合公司的股权架构。在人合性的有限公司框架下,一旦出现纠纷,制度层面以及架构层面的不完善就往往暴露出很多弊端,甚至引发股权纠纷诉讼。因此股权激励方案制定前,公司的决策者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公司的股权现状,以及未来的股权架构设计,避免“冲动”的股权变动在工商局留下“证据”,为日后对接资本市场或者调整股权架构埋下隐患。
♦ 股东间股权是否较为平均?
♦ 公司的创始股东是否超过3人?
♦ 是否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
♦ 是否存在仅提供一次性资源的股东?
♦ 是否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
♦ 是否存在小股东在操盘公司的问题?
♦ 公司是否只有大股东,没有合伙人?
♦ 是否还没有约定创业合伙人的退出机制?
♦ 是否给投资人预留股权?
♦ 是否为管理团队预留股权?
♦ 是否由外部投资人控股?
♦ 公司是否存在一致行动人的情形?
3、了解公司现阶段的财务数据
公司的财务数据是一家公司经营现状最直观的体现。公司目前是否处于盈利状态,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以及财务数据分析,是判断公司实施“实股”激励还是虚拟股权激励的重要因素。同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涉及“股份支付”问题,也同样直接影响公司扣非后的净利润,特别是拟对接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财务成本的测算对净利润的影响不得忽视。
公司的现金流情况以及实际可分配利润资金情况,也是公司以及激励对象后期考虑回购的重要因素。
最重要的,公司的净资产将直接决定每一出资额或者每股的定价。
因此,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应先充分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从各个维度做好分析,以便更准确的制定股权激励方案。
4、了解公司的发展阶段及发展目标
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在确认激励对象的人选、激励价格以及具体实施何种激励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案中考虑的风险因素也不同。如公司三年内有上市计划甚至已经启动的,那么首先应该考虑股份支付对报告期内财务数据的影响,股权激励计划与上市计划衔接问题,同时也应更加注重合规性以及税务问题;如果一家公司还处于成长期,公司对资金及业绩需求量大,股权激励的模式应更侧重公司成长,激励对象的选择也应该是对公司贡献较大的核心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
股权激励计划并非制式化、程序化以及一蹴而就的一项工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股权激励感兴趣的公司创始人或者决策者,不妨先对公司进行一次充分调研诊断,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再结合律师或者其他中介机构的经验,为公司量身定制一套股权激励方案。
- 分类:专业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2-18 14:37
- 访问量: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权激励已经成为公司发展路上非常重要的环节,公司为了留住关键岗位核心人才,聚集能量,使企业能持续稳定发展,控股股东往往愿意通过增资或者股权转让的方式释放部分股权。然而公司股权是“稀有的”,股权是有“有灵魂的”,股权架构的调整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因此在公司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建议先对公司进行“问诊自测”,在更加了解公司现状的情况下,稳步推进股权激励计划。
一、股权激励的定义
股权激励是指对公司员工赠与或者折价出售一部分公司股权,使员工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的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中长期激励政策,也是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最佳薪酬机制。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股权激励实质上是一个利益交换及利益捆绑的过程,公司或实际控制人以公司股权来交换激励对象对公司的长期稳定付出,成功的股权激励案例往往都具备“自利利他”的特性。
二、何种企业适合做股权激励
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公司应从自身所处行业、公司发展阶段、公司发展规范性以及公司发展目标等几个维度考虑是否处于实施股权激励的合适时机。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方面:
1、对人才具有强依赖性的公司: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
2、标准化、统一化的连锁公司;
3、发展阶段:更适用处于快速成长期、成熟期的公司;
4、内部管理(组织架构清晰、绩效考核健全、企业战略清晰、具有一定估值基础)较为规范、有意对接资本市场的公司。
三、公司针对股权激励的调研诊断
1、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解员工的诉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股权激励计划在员工获取基本工资之外,让员工享受到了公司红利,实现个人财富积累,首先能够满足员工生活的基本生理需求;其次,股权激励能够让员工从劳动者转变为公司经营的参与者、决策者,本身也是对员工身份的认可,增加其职业归属感,能够满足其安全需求;而员工作为股东的身份与公司利益密切捆绑,甚者能够对外代表公司参与相关工作,无形中会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社会需求与尊重需求的体现。
通过与员工的访谈,了解员工的真实诉求,能够更好地帮公司决策者判断激励的方向及激励措施,究竟是改善薪资结构、提高员工福利还是实施股权激励?员工的访谈能够让激励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以及激励效果。
2、了解公司的股权现状
公司决策者、控股股东可以先通过以下问题自行判断下目前公司的股权架构。在我接手的相关股权激励案件中,经常发现很多公司的控股股东、创始人对《公司法》以及股权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公司章程也基本是套用的工商局版本,不贴合公司的股权架构。在人合性的有限公司框架下,一旦出现纠纷,制度层面以及架构层面的不完善就往往暴露出很多弊端,甚至引发股权纠纷诉讼。因此股权激励方案制定前,公司的决策者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公司的股权现状,以及未来的股权架构设计,避免“冲动”的股权变动在工商局留下“证据”,为日后对接资本市场或者调整股权架构埋下隐患。
♦ 股东间股权是否较为平均?
♦ 公司的创始股东是否超过3人?
♦ 是否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
♦ 是否存在仅提供一次性资源的股东?
♦ 是否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
♦ 是否存在小股东在操盘公司的问题?
♦ 公司是否只有大股东,没有合伙人?
♦ 是否还没有约定创业合伙人的退出机制?
♦ 是否给投资人预留股权?
♦ 是否为管理团队预留股权?
♦ 是否由外部投资人控股?
♦ 公司是否存在一致行动人的情形?
3、了解公司现阶段的财务数据
公司的财务数据是一家公司经营现状最直观的体现。公司目前是否处于盈利状态,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以及财务数据分析,是判断公司实施“实股”激励还是虚拟股权激励的重要因素。同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涉及“股份支付”问题,也同样直接影响公司扣非后的净利润,特别是拟对接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财务成本的测算对净利润的影响不得忽视。
公司的现金流情况以及实际可分配利润资金情况,也是公司以及激励对象后期考虑回购的重要因素。
最重要的,公司的净资产将直接决定每一出资额或者每股的定价。
因此,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应先充分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从各个维度做好分析,以便更准确的制定股权激励方案。
4、了解公司的发展阶段及发展目标
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在确认激励对象的人选、激励价格以及具体实施何种激励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案中考虑的风险因素也不同。如公司三年内有上市计划甚至已经启动的,那么首先应该考虑股份支付对报告期内财务数据的影响,股权激励计划与上市计划衔接问题,同时也应更加注重合规性以及税务问题;如果一家公司还处于成长期,公司对资金及业绩需求量大,股权激励的模式应更侧重公司成长,激励对象的选择也应该是对公司贡献较大的核心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
股权激励计划并非制式化、程序化以及一蹴而就的一项工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股权激励感兴趣的公司创始人或者决策者,不妨先对公司进行一次充分调研诊断,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再结合律师或者其他中介机构的经验,为公司量身定制一套股权激励方案。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更多>>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111号济南华润中心55-56层
邮编:250014
电话:0531-66590815
传真:0531-66590906
邮箱:zhongchenglawyer@163.com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25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