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 周继勇——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 分类:专业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2-12 13:4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在众成清泰,始终有一批坚守专业、坚守理想的资深律师,他们是律所萌新学习的榜样,他们是后辈的引路人,他们更是令客户满意,令党和政府放心的专业律师。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走进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声音。 封面人物——周继勇 01 新鲜刺激的“旅行”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周继勇,大概是——“侠客”。 第一次接触到周继勇律师,只见他目光炯炯有神,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让人深深感受到他身上蓬勃的生命力和浩然的正气。聆听他的故事,更是让人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998年通过司法资格考试后,来到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开启专属他的律师之“旅”。为何是律师之旅,周继勇神采奕奕地说道:“我是个喜欢新鲜事物并乐于挑战的人,律师工作跟流水线式的工作不一样,每一个代理案中都有新鲜的人和事儿,是精彩的不同面,这可比旅行都精彩!” 对于很多资深律师,过去的经历是忆苦思甜,对他而言仿佛是升级打怪。 2000年,适逢国内房地产蓬勃兴起的时代,伴随而来的是陡增的法律需求。但房地产法律业务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本身,还涉及许多建筑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测绘、建材、结构、施工等,该类业务具有参与主体多、法律关系繁杂、法律适用疑难、争议标的额大等特点。因此单单处理该业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储备及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让许多律师望洋兴叹、止步不前。 周继勇当时并无工科背景,却敢一头钻进房地产法律业务中。他认为,年轻人当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他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年轻想做就立刻去做,大胆试错”。 法律绝不是一门孤立的专业,表面的法律问题必然产生于行业的底层逻辑。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把房地产领域的知识弄通、弄懂,打通两个行业的“任督二脉”。从土地收储到项目报批报建、从施工建设到竣工结算、从商品房买卖到交付办证,他刻苦钻研,成功地从门外汉转变为可以跟发包方、承包方研判专业领域问题、提出最优法律建议的专业律师。在那个信息不够发达、学习渠道单一的年代,这其中的付出不是简单几个字可以概括的。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满满的书架和厚厚的笔记是对他的付出的最好见证,客户的广泛认可是对他的坚持最好的回报。 周继勇和工程师一同进行现场勘验、了解工程现状 02 我要对当事人负责 周继勇说,建筑行业有一句话“建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对我们律师来讲,就是“代一宗案件,树一个口碑”。评判一个律师的专业性并不是同行的评价,而是当事人的认可。我们可以糊弄自己,但不能糊弄当事人。越是不懂法律的当事人,越要用心对待,越要有责任心。 2006年初,济南一家著名的医药企业因为技术转让问题与贵州一家单位发生纠纷,并被诉至贵阳当地法院。由于该医药企业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被对方钻了空子,他们不但面临数百万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另行支付对方100多万的违约金。焦急无奈的公司老总慕名找到周律师,以全公司的前途相托,希望他能够帮助公司挽回损失,讨回公道。 作为律师,当事人的信任就是动力,当事人的委托就是命令。代理该案后,他马上投入到了艰难复杂的应诉准备中,虽然经过周律师据理力争,该案一审仍然被判败诉,当事人更是焦急万分,但作为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周律师毅然决定将案件上诉至贵州高院,他注意到该案标的额虽然很大,但当事人当时所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却相对简单。针对案件的上述特点,他在熟悉案情的同时,又着重从理论上进行了充分有力的论述,从合同的解释原则,到违约金的适用依据,查案例、翻专著,与所里其他律师积极交流观点,最终在二审中凭借缜密的法律论证和大量的案例引用说服了法官,取得了胜诉结果。当事人大喜过望,交口称誉,马上聘请他担任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 然而回首这近一年的诉讼过程却令人感慨万千,为了案子能够胜诉,他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仅调查取证就四下贵阳,取得了大量翔实的诉讼证据,为保证案件的胜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当事人不懂其中门道,可能会有许多法律细节被忽视。我们作为专业法律人士,就是要对此负责,否则还要我们律师干吗呢?” 周继勇和同仁召开案件研讨会 03 既要诉讼结果,也要社会效益 提起印象比较深刻的案子,周继勇说是一个烂尾楼诉讼项目——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关于村民安置房建设工程问题。接到代理人委托后,周律师了解到,由于工程长时间烂尾,村民心中的不满情绪已经比较强烈。 考虑到诉讼周期较长,可能会带来不利的社会效果,周律师在当时进行了一次大胆地探索。先对烂尾楼已完工的工程量进行核对和质量检验,引入新的承包方进行复工,再来解决诉讼问题。经过反复与当地政府、法院沟通,并承担着巨大压力说服发包方与承建方,最终各方皆同意采纳周律师的方案,工程及时复工且村民的情绪也得到了极大安抚。 最终诉讼历时将近两年,案件以周律师代理方取得胜诉告终。 “对于很多大型的诉讼案件,并不能仅仅考虑当事人,公司类的当事人背后关乎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利益,也更关系到很多平凡家庭的和谐稳定。” 周继勇参加专家论证会、提供专家论证意见 律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定义为“社会修理工”,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作为律师,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发光发热,温暖更多的人,同时也收获良好的社会口碑。这是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事情。 周主任说,希望年轻律师认真考虑这样一件事,是为了生存做律师还是为了事业做律师。考虑明白,便柳暗花明,很多坚持就有了意义。 04 实践出真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1世纪初,信息网络并不发达,可供检索的法院判例仍然比较少,许多棘手的案件根本没有参考先例。在这种情况下,又面临房地产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周继勇为了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常常翻阅大量的书籍,反复推敲数遍背后的法理。“摸着石头过河最考验人,也更锻炼人!那时候是我这个青年律师成长最快的时候。”周主任十分喜悦地说到。 “要想成为真正优秀的律师,真正学到的东西是在实操中。要大胆地带着心中所学,与实践融会贯通。”周继勇表示自己在实操中学到了两楼盘间距起算点是何处,尽职调查应该考虑报价的经济类问题、建筑的草图与实地勘验等。在每一个案子中充分掌握诉讼之外的专业法律知识,专业中的非法律知识。 周继勇表示没有诉讼经历就开展非诉业务是非常难的,在诉讼中遇到的风险点就是非诉中的规避点。接触越多诉讼实例,自己考虑也更加全面,对合同把握度更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不重要,很多律师在执业中渐渐更偏向于实务,认为单纯积累经验就好。”周继勇说近年来,法院在开庭时也更加注重法条背后的法理逻辑,有时候观点就是对背后法理的推敲。对于年轻律师而言,要更注重加强法律逻辑的学习。《中国法学》、《法律科学》等专业性的法学期刊记得要看。 05 别样的律师生活 周律师的生活日常便是运动。所里的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篮球赛各种比赛都有他的身影。“喜欢运动中的刺激感与大汗淋漓后的酣畅。运动也让我更加专注和迅速!” 周继勇参加律所举办的羽毛球比赛 的确,言简意赅,雷厉风行,做事简洁明了也成为了周继勇律师的工作风格,祝愿周律师在升级打怪中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
封面人物 | 周继勇——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概要描述】
在众成清泰,始终有一批坚守专业、坚守理想的资深律师,他们是律所萌新学习的榜样,他们是后辈的引路人,他们更是令客户满意,令党和政府放心的专业律师。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走进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声音。
封面人物——周继勇
01
新鲜刺激的“旅行”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周继勇,大概是——“侠客”。
第一次接触到周继勇律师,只见他目光炯炯有神,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让人深深感受到他身上蓬勃的生命力和浩然的正气。聆听他的故事,更是让人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998年通过司法资格考试后,来到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开启专属他的律师之“旅”。为何是律师之旅,周继勇神采奕奕地说道:“我是个喜欢新鲜事物并乐于挑战的人,律师工作跟流水线式的工作不一样,每一个代理案中都有新鲜的人和事儿,是精彩的不同面,这可比旅行都精彩!”
对于很多资深律师,过去的经历是忆苦思甜,对他而言仿佛是升级打怪。
2000年,适逢国内房地产蓬勃兴起的时代,伴随而来的是陡增的法律需求。但房地产法律业务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本身,还涉及许多建筑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测绘、建材、结构、施工等,该类业务具有参与主体多、法律关系繁杂、法律适用疑难、争议标的额大等特点。因此单单处理该业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储备及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让许多律师望洋兴叹、止步不前。
周继勇当时并无工科背景,却敢一头钻进房地产法律业务中。他认为,年轻人当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他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年轻想做就立刻去做,大胆试错”。
法律绝不是一门孤立的专业,表面的法律问题必然产生于行业的底层逻辑。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把房地产领域的知识弄通、弄懂,打通两个行业的“任督二脉”。从土地收储到项目报批报建、从施工建设到竣工结算、从商品房买卖到交付办证,他刻苦钻研,成功地从门外汉转变为可以跟发包方、承包方研判专业领域问题、提出最优法律建议的专业律师。在那个信息不够发达、学习渠道单一的年代,这其中的付出不是简单几个字可以概括的。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满满的书架和厚厚的笔记是对他的付出的最好见证,客户的广泛认可是对他的坚持最好的回报。
周继勇和工程师一同进行现场勘验、了解工程现状
02
我要对当事人负责
周继勇说,建筑行业有一句话“建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对我们律师来讲,就是“代一宗案件,树一个口碑”。评判一个律师的专业性并不是同行的评价,而是当事人的认可。我们可以糊弄自己,但不能糊弄当事人。越是不懂法律的当事人,越要用心对待,越要有责任心。
2006年初,济南一家著名的医药企业因为技术转让问题与贵州一家单位发生纠纷,并被诉至贵阳当地法院。由于该医药企业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被对方钻了空子,他们不但面临数百万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另行支付对方100多万的违约金。焦急无奈的公司老总慕名找到周律师,以全公司的前途相托,希望他能够帮助公司挽回损失,讨回公道。
作为律师,当事人的信任就是动力,当事人的委托就是命令。代理该案后,他马上投入到了艰难复杂的应诉准备中,虽然经过周律师据理力争,该案一审仍然被判败诉,当事人更是焦急万分,但作为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周律师毅然决定将案件上诉至贵州高院,他注意到该案标的额虽然很大,但当事人当时所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却相对简单。针对案件的上述特点,他在熟悉案情的同时,又着重从理论上进行了充分有力的论述,从合同的解释原则,到违约金的适用依据,查案例、翻专著,与所里其他律师积极交流观点,最终在二审中凭借缜密的法律论证和大量的案例引用说服了法官,取得了胜诉结果。当事人大喜过望,交口称誉,马上聘请他担任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
然而回首这近一年的诉讼过程却令人感慨万千,为了案子能够胜诉,他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仅调查取证就四下贵阳,取得了大量翔实的诉讼证据,为保证案件的胜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当事人不懂其中门道,可能会有许多法律细节被忽视。我们作为专业法律人士,就是要对此负责,否则还要我们律师干吗呢?”
周继勇和同仁召开案件研讨会
03
既要诉讼结果,也要社会效益
提起印象比较深刻的案子,周继勇说是一个烂尾楼诉讼项目——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关于村民安置房建设工程问题。接到代理人委托后,周律师了解到,由于工程长时间烂尾,村民心中的不满情绪已经比较强烈。
考虑到诉讼周期较长,可能会带来不利的社会效果,周律师在当时进行了一次大胆地探索。先对烂尾楼已完工的工程量进行核对和质量检验,引入新的承包方进行复工,再来解决诉讼问题。经过反复与当地政府、法院沟通,并承担着巨大压力说服发包方与承建方,最终各方皆同意采纳周律师的方案,工程及时复工且村民的情绪也得到了极大安抚。
最终诉讼历时将近两年,案件以周律师代理方取得胜诉告终。
“对于很多大型的诉讼案件,并不能仅仅考虑当事人,公司类的当事人背后关乎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利益,也更关系到很多平凡家庭的和谐稳定。”
周继勇参加专家论证会、提供专家论证意见
律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定义为“社会修理工”,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作为律师,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发光发热,温暖更多的人,同时也收获良好的社会口碑。这是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事情。
周主任说,希望年轻律师认真考虑这样一件事,是为了生存做律师还是为了事业做律师。考虑明白,便柳暗花明,很多坚持就有了意义。
04
实践出真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1世纪初,信息网络并不发达,可供检索的法院判例仍然比较少,许多棘手的案件根本没有参考先例。在这种情况下,又面临房地产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周继勇为了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常常翻阅大量的书籍,反复推敲数遍背后的法理。“摸着石头过河最考验人,也更锻炼人!那时候是我这个青年律师成长最快的时候。”周主任十分喜悦地说到。
“要想成为真正优秀的律师,真正学到的东西是在实操中。要大胆地带着心中所学,与实践融会贯通。”周继勇表示自己在实操中学到了两楼盘间距起算点是何处,尽职调查应该考虑报价的经济类问题、建筑的草图与实地勘验等。在每一个案子中充分掌握诉讼之外的专业法律知识,专业中的非法律知识。
周继勇表示没有诉讼经历就开展非诉业务是非常难的,在诉讼中遇到的风险点就是非诉中的规避点。接触越多诉讼实例,自己考虑也更加全面,对合同把握度更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不重要,很多律师在执业中渐渐更偏向于实务,认为单纯积累经验就好。”周继勇说近年来,法院在开庭时也更加注重法条背后的法理逻辑,有时候观点就是对背后法理的推敲。对于年轻律师而言,要更注重加强法律逻辑的学习。《中国法学》、《法律科学》等专业性的法学期刊记得要看。
05
别样的律师生活
周律师的生活日常便是运动。所里的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篮球赛各种比赛都有他的身影。“喜欢运动中的刺激感与大汗淋漓后的酣畅。运动也让我更加专注和迅速!”
周继勇参加律所举办的羽毛球比赛
的确,言简意赅,雷厉风行,做事简洁明了也成为了周继勇律师的工作风格,祝愿周律师在升级打怪中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
- 分类:专业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2-12 13:43
- 访问量:
在众成清泰,始终有一批坚守专业、坚守理想的资深律师,他们是律所萌新学习的榜样,他们是后辈的引路人,他们更是令客户满意,令党和政府放心的专业律师。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走进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声音。
封面人物——周继勇
01
新鲜刺激的“旅行”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周继勇,大概是——“侠客”。
第一次接触到周继勇律师,只见他目光炯炯有神,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让人深深感受到他身上蓬勃的生命力和浩然的正气。聆听他的故事,更是让人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998年通过司法资格考试后,来到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开启专属他的律师之“旅”。为何是律师之旅,周继勇神采奕奕地说道:“我是个喜欢新鲜事物并乐于挑战的人,律师工作跟流水线式的工作不一样,每一个代理案中都有新鲜的人和事儿,是精彩的不同面,这可比旅行都精彩!”
对于很多资深律师,过去的经历是忆苦思甜,对他而言仿佛是升级打怪。
2000年,适逢国内房地产蓬勃兴起的时代,伴随而来的是陡增的法律需求。但房地产法律业务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本身,还涉及许多建筑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测绘、建材、结构、施工等,该类业务具有参与主体多、法律关系繁杂、法律适用疑难、争议标的额大等特点。因此单单处理该业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储备及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让许多律师望洋兴叹、止步不前。
周继勇当时并无工科背景,却敢一头钻进房地产法律业务中。他认为,年轻人当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他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年轻想做就立刻去做,大胆试错”。
法律绝不是一门孤立的专业,表面的法律问题必然产生于行业的底层逻辑。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把房地产领域的知识弄通、弄懂,打通两个行业的“任督二脉”。从土地收储到项目报批报建、从施工建设到竣工结算、从商品房买卖到交付办证,他刻苦钻研,成功地从门外汉转变为可以跟发包方、承包方研判专业领域问题、提出最优法律建议的专业律师。在那个信息不够发达、学习渠道单一的年代,这其中的付出不是简单几个字可以概括的。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满满的书架和厚厚的笔记是对他的付出的最好见证,客户的广泛认可是对他的坚持最好的回报。
周继勇和工程师一同进行现场勘验、了解工程现状
02
我要对当事人负责
周继勇说,建筑行业有一句话“建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对我们律师来讲,就是“代一宗案件,树一个口碑”。评判一个律师的专业性并不是同行的评价,而是当事人的认可。我们可以糊弄自己,但不能糊弄当事人。越是不懂法律的当事人,越要用心对待,越要有责任心。
2006年初,济南一家著名的医药企业因为技术转让问题与贵州一家单位发生纠纷,并被诉至贵阳当地法院。由于该医药企业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被对方钻了空子,他们不但面临数百万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另行支付对方100多万的违约金。焦急无奈的公司老总慕名找到周律师,以全公司的前途相托,希望他能够帮助公司挽回损失,讨回公道。
作为律师,当事人的信任就是动力,当事人的委托就是命令。代理该案后,他马上投入到了艰难复杂的应诉准备中,虽然经过周律师据理力争,该案一审仍然被判败诉,当事人更是焦急万分,但作为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周律师毅然决定将案件上诉至贵州高院,他注意到该案标的额虽然很大,但当事人当时所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却相对简单。针对案件的上述特点,他在熟悉案情的同时,又着重从理论上进行了充分有力的论述,从合同的解释原则,到违约金的适用依据,查案例、翻专著,与所里其他律师积极交流观点,最终在二审中凭借缜密的法律论证和大量的案例引用说服了法官,取得了胜诉结果。当事人大喜过望,交口称誉,马上聘请他担任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
然而回首这近一年的诉讼过程却令人感慨万千,为了案子能够胜诉,他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仅调查取证就四下贵阳,取得了大量翔实的诉讼证据,为保证案件的胜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当事人不懂其中门道,可能会有许多法律细节被忽视。我们作为专业法律人士,就是要对此负责,否则还要我们律师干吗呢?”

周继勇和同仁召开案件研讨会
03
既要诉讼结果,也要社会效益
提起印象比较深刻的案子,周继勇说是一个烂尾楼诉讼项目——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关于村民安置房建设工程问题。接到代理人委托后,周律师了解到,由于工程长时间烂尾,村民心中的不满情绪已经比较强烈。
考虑到诉讼周期较长,可能会带来不利的社会效果,周律师在当时进行了一次大胆地探索。先对烂尾楼已完工的工程量进行核对和质量检验,引入新的承包方进行复工,再来解决诉讼问题。经过反复与当地政府、法院沟通,并承担着巨大压力说服发包方与承建方,最终各方皆同意采纳周律师的方案,工程及时复工且村民的情绪也得到了极大安抚。
最终诉讼历时将近两年,案件以周律师代理方取得胜诉告终。
“对于很多大型的诉讼案件,并不能仅仅考虑当事人,公司类的当事人背后关乎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利益,也更关系到很多平凡家庭的和谐稳定。”

周继勇参加专家论证会、提供专家论证意见
律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定义为“社会修理工”,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作为律师,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发光发热,温暖更多的人,同时也收获良好的社会口碑。这是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事情。
周主任说,希望年轻律师认真考虑这样一件事,是为了生存做律师还是为了事业做律师。考虑明白,便柳暗花明,很多坚持就有了意义。
04
实践出真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1世纪初,信息网络并不发达,可供检索的法院判例仍然比较少,许多棘手的案件根本没有参考先例。在这种情况下,又面临房地产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周继勇为了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常常翻阅大量的书籍,反复推敲数遍背后的法理。“摸着石头过河最考验人,也更锻炼人!那时候是我这个青年律师成长最快的时候。”周主任十分喜悦地说到。
“要想成为真正优秀的律师,真正学到的东西是在实操中。要大胆地带着心中所学,与实践融会贯通。”周继勇表示自己在实操中学到了两楼盘间距起算点是何处,尽职调查应该考虑报价的经济类问题、建筑的草图与实地勘验等。在每一个案子中充分掌握诉讼之外的专业法律知识,专业中的非法律知识。
周继勇表示没有诉讼经历就开展非诉业务是非常难的,在诉讼中遇到的风险点就是非诉中的规避点。接触越多诉讼实例,自己考虑也更加全面,对合同把握度更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不重要,很多律师在执业中渐渐更偏向于实务,认为单纯积累经验就好。”周继勇说近年来,法院在开庭时也更加注重法条背后的法理逻辑,有时候观点就是对背后法理的推敲。对于年轻律师而言,要更注重加强法律逻辑的学习。《中国法学》、《法律科学》等专业性的法学期刊记得要看。
05
别样的律师生活
周律师的生活日常便是运动。所里的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篮球赛各种比赛都有他的身影。“喜欢运动中的刺激感与大汗淋漓后的酣畅。运动也让我更加专注和迅速!”

周继勇参加律所举办的羽毛球比赛
的确,言简意赅,雷厉风行,做事简洁明了也成为了周继勇律师的工作风格,祝愿周律师在升级打怪中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更多>>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111号济南华润中心55-56层
邮编:250014
电话:0531-66590815
传真:0531-66590906
邮箱:zhongchenglawyer@163.com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25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