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研究
专业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
视点 |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意

视点 |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意

  • 分类:专业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5-06 09:2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023年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意义深远,也是本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亮相。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何要重点强调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何深意呢?   一、关注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   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回归”浪潮中出现了两种回流,一种是高端制造“回流”发达国家;另一种是中低端制造“流入”中低收入国家,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这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实体经济,完善产业链条。   从内部状态来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存在“脱实向虚“的情形,也存在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金融机构背离实体企业,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金融资产则更多采用证券等金融工具流动;另一种状态是拥有充足资金的实体企业,将大量资金也用于金融产品谋利,出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倾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专门作出规定“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对于企业间无序拆借谋利行为予以遏制。   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支撑,或者金融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将导致经济泡沫化风险大幅增加。关注实体经济就成为重中之重,需要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由“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   二、关注稳中求进,坚持融合发展   “向虚”容易“脱虚”难,向虚的过程容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创新始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投资偏好无风险且高收益,创新就意味着高风险,可能有巨额回报,但更可能血本无归,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往往都是社会资本回避的对象。反之亦然,“脱实”容易“向实”难,我们说重塑现代化产业,就是一个体系问题,需要稳中求进,需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是简单淘汰而是实现产业升级。   三、关注科技创新再造现代产业体系   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既需要“举国体制”,更需要激发市场活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既要找准痛点,又要提前布局,以《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和制造业强国战略明确的重点产业领域为基链,实现“补链”“延链”“强链”的作用。也就是《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所讲的“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总而言之,在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将会发生进一步变革,但无论如何变,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又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只有与产业发展趋势相合的行业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行业。

视点 |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意

【概要描述】



023年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意义深远,也是本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亮相。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何要重点强调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何深意呢?






 





一、关注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





 

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回归”浪潮中出现了两种回流,一种是高端制造“回流”发达国家;另一种是中低端制造“流入”中低收入国家,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这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实体经济,完善产业链条。

 

从内部状态来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存在“脱实向虚“的情形,也存在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金融机构背离实体企业,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金融资产则更多采用证券等金融工具流动;另一种状态是拥有充足资金的实体企业,将大量资金也用于金融产品谋利,出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倾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专门作出规定“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对于企业间无序拆借谋利行为予以遏制。

 

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支撑,或者金融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将导致经济泡沫化风险大幅增加。关注实体经济就成为重中之重,需要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由“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

 





二、关注稳中求进,坚持融合发展





 

“向虚”容易“脱虚”难,向虚的过程容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创新始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投资偏好无风险且高收益,创新就意味着高风险,可能有巨额回报,但更可能血本无归,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往往都是社会资本回避的对象。反之亦然,“脱实”容易“向实”难,我们说重塑现代化产业,就是一个体系问题,需要稳中求进,需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是简单淘汰而是实现产业升级。

 





三、关注科技创新再造现代产业体系





 

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既需要“举国体制”,更需要激发市场活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既要找准痛点,又要提前布局,以《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和制造业强国战略明确的重点产业领域为基链,实现“补链”“延链”“强链”的作用。也就是《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所讲的“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总而言之,在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将会发生进一步变革,但无论如何变,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又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只有与产业发展趋势相合的行业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行业。




  • 分类:专业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5-06 09:22
  • 访问量:
详情

023年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意义深远,也是本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亮相。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何要重点强调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何深意呢?

 

一、关注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

 

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回归”浪潮中出现了两种回流,一种是高端制造“回流”发达国家;另一种是中低端制造“流入”中低收入国家,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这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实体经济,完善产业链条。

 

从内部状态来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存在“脱实向虚“的情形,也存在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金融机构背离实体企业,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金融资产则更多采用证券等金融工具流动;另一种状态是拥有充足资金的实体企业,将大量资金也用于金融产品谋利,出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倾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专门作出规定“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对于企业间无序拆借谋利行为予以遏制。

 

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支撑,或者金融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将导致经济泡沫化风险大幅增加。关注实体经济就成为重中之重,需要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由“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

 

二、关注稳中求进,坚持融合发展

 

“向虚”容易“脱虚”难,向虚的过程容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创新始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投资偏好无风险且高收益,创新就意味着高风险,可能有巨额回报,但更可能血本无归,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往往都是社会资本回避的对象。反之亦然,“脱实”容易“向实”难,我们说重塑现代化产业,就是一个体系问题,需要稳中求进,需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是简单淘汰而是实现产业升级。

 

三、关注科技创新再造现代产业体系

 

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既需要“举国体制”,更需要激发市场活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既要找准痛点,又要提前布局,以《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和制造业强国战略明确的重点产业领域为基链,实现“补链”“延链”“强链”的作用。也就是《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所讲的“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总而言之,在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经济和社会将会发生进一步变革,但无论如何变,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又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只有与产业发展趋势相合的行业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行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0531-66590815

搜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111号济南华润中心55-57层
邮编:250014
电话:
0531-66590815
传真:0531-66590906
邮箱:
zhongchenglawyer@163.com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关注我们公众号

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25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