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5-05
27
2025-05
2013年修订的《公司法》,全面推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完全认缴制改革,完全认缴制在促进投资、激发创业的同时,也产生了股东设定过长出资期限、公司长期缺乏运营资本,以及因股东出资期限未届满,导致已到期债权的债权人无法得到有效清偿等问题。 为平衡债权人保护与股东期限利益,2023年新《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将股东认缴出资期限限定为5年,同时于第54条确立了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本文将对加速到期制度演变、适用标准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实务建议。
2025-05-27
27
2025-05
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务中难以准确认定的难点问题。对于该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实施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在婚姻家庭编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本文通过真实案例,从实务角度就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进行详细分析。
2025-05-27
23
2025-05
近期,笔者代理了多起著作权侵权诉讼,既有从原告角度的维权诉讼,也有从被告角度的抗辩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争议焦点就是原被告双方往往难以拿出有力证据证明权利人所受损失,被告也往往拒绝或不能出示经营所得,而权利人也并未许可过他人使用,无法提供可靠的许可费进行参照,因此大概率是由合议庭或法官根据《著作权法》第54条在法定赔偿额范围内酌定。《著作权法》第54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所以权利人或许多律师往往认为即便走法定赔偿,也会获得最少五百元的赔偿额。但在实务中,笔者已经经历或发现出现过多次不同法院突破法定赔偿上下限的实际判例。因此,对于该款规定的性质、效力问题,有必要做出研究。
2025-05-23
21
2025-05
低空经济从空中楼阁到蔚然勃发离不开新基建,低空产业发展必须满足高密度、高频次飞行需求,由此必然要求新基建具备更强的智能化和协同能力。低空经济发展离不开物理基础设施(日常起降点、紧急备降区、维保设施、试飞检测场地等)、数字基础设施(通信导航、实时监控、数字孪生、空域管理等)、能源基础设施(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氢/光能站)。新基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于低空经济而言的新基建,最关键的就是低空产业发展“四网”建设。
2025-05-21
15
2025-05
视点|下篇:彩礼与“三金”返还规则的理论及实务研究(实务篇)
订婚赠送“彩礼”和“三金”是我国传统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婚约解除(俗称“退婚”)或新婚不久即离婚时,彩礼及三金的返还往往引发激烈争议,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此类纠纷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国法院一审受理的彩礼返还婚约财产纠纷案件高达近2万件,且彩礼金额呈普遍攀升态势。如何在尊重婚嫁习俗的同时,依法合理认定彩礼和三金的性质,并公正处理返还问题,关系到当事人财产权益和婚姻自由保障。本文将结合《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深入分析彩礼与三金的法律性质、返还条件与规则,并通过最新司法实践和典型判例解析法院的认定思路,并提出实务操作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
2025-05-15
15
2025-05
视点|上篇:彩礼与“三金”返还规则的理论及实务研究(理论篇)
订婚赠送“彩礼”和“三金”是我国传统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婚约解除(俗称“退婚”)或新婚不久即离婚时,彩礼及三金的返还往往引发激烈争议,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此类纠纷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国法院一审受理的彩礼返还婚约财产纠纷案件高达近2万件,且彩礼金额呈普遍攀升态势。如何在尊重婚嫁习俗的同时,依法合理认定彩礼和三金的性质,并公正处理返还问题,关系到当事人财产权益和婚姻自由保障。本文将结合《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深入分析彩礼与三金的法律性质、返还条件与规则,并通过最新司法实践和典型判例解析法院的认定思路,并提出实务操作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
2025-05-15
15
2025-05
辩护实务中,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所得收益罪(以下简称掩隐罪)已然成为两种常见犯罪,但两罪常因行为表象的相似性被混淆。因而,厘清法律边界,精准区分罪名,对于准确打击犯罪、维护司法公正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以下方面对两罪进行辨析。
2025-05-15
09
2025-05
近年来,我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涉案金额屡创新高,涉及领域从传统金融向新兴业态快速蔓延。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范围内共审结非法集资、洗钱等犯罪案件2.5万件,同比增长5.3%,判处罪犯4.8万人。这类案件往往裹挟着复杂资金网络、庞杂参与群体和新型金融形态,使得刑事辩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前金融监管呈现严打态势的大背景下,辩护律师既要应对司法机关强势的侦诉优势,又需破解法律适用中的模糊地带,传统辩护路径已显现明显局限。司法实践中,聚焦吸收资金总额、主从犯认定等常规防御层面,虽然确实也足以起到辩护效果,但未免千篇一律,且不能全面地评价被告人的涉案事实。相反,如果目光超越自然人犯罪层面,而回转到单位犯罪上,那么我们会发现,在众多抗辩策略中,“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区分”这一辩点,犹如遗珠弃璧,虽已经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新司法解释的颁行,而处于理论与实务冷落的夹缝中,却蕴含着辩护突围的重要切口。
2025-05-09
08
2025-05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民间投融资行为日益频繁,法律关系交织下的争议解决往往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尤其在涉及大额资金流转、高利率约定及多主体合作的场景中,如何准确界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仅关乎个案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分配,更对统一裁判尺度、规范交易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案涉及自然人之间高达2800余万元的资金往来,伴随周利率10%的高息约定及三方合作中止协议的签订,法律关系呈现“借贷”“合伙”“合作”多重属性交叉的特点。此类案件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与实际履行行为之间的偏差、书面证据的缺失与交易惯例的冲突,均对司法认定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法理,立足案件事实,通过法律关系本质特征的穿透式分析,探讨借贷关系排除、合伙关系否定及合作关系认定的裁判逻辑,并就合作经营中债务承担规则的适用展开论证,以期为类案处理提供裁判思路参考。
2025-05-08

众成清泰济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