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7
港澳法视界|澳门法律制度介绍(三)——跨境婚姻和继承的法律适用及认可
在该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发布后,一些读者以及同仁对澳门与内地的婚姻及继承相关法律和实务的衔接问题表达了强烈兴趣,因此本文将聚焦澳门与内地在婚姻及继承领域的法律适用规则,结合跨境婚姻缔结、离婚效力认定、遗产继承法律适用等典型场景,通过法规解读与真实案例,系统梳理两地法律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实务衔接路径。作为澳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继承制度既延续了欧陆法系的传统特征,又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内地法律形成独特的互动关系,厘清二者的差异与协调机制,对跨境民商事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025-07-11
11
2025-07
在强制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与案外人恶意串通虚构租赁合同以阻碍执行的现象日益频发,严重影响司法拍卖成交率和执行效率。这种所谓“虚假租赁”通常借用《民法典》“买卖不破租赁”规则来对抗执行,以企图使租赁关系优先于查封、抵押等权利实现,从而拖延、阻碍申请执行人实现债权。本应保障善意承租人权益的法律制度,却被不法分子滥用为规避债务、妨碍执行的工具,致使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难以及时兑现。这种虚假租赁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表面上看,它往往具备格式完备的书面租赁合同,似乎使得“租赁权优于查封”,给执行法院造成困扰。但实质上,这类租赁关系多为当事人恶意捏造,不具备真实交易基础,本质上属于无效的法律行为。司法实践应当对这种妨碍执行的虚假租赁予以精准识别和严厉规制,以维护司法拍卖的正常秩序,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025-07-11
10
2025-07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形态,低空经济依托低空空域资源,以飞行活动为核心引擎,深度融合低空智联网、无人驾驶航空器等先进技术,联动制造、运营、基础设施保障等全产业链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需大力推动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新兴业态安全健康发展,并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示范应用中予以重点支持。该战略导向已获得地方层面的积极响应,全国30个省(区、市)均将发展低空经济纳入本年度政府工作部署。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无人驾驶航空器(以下简称“无人机”)产业在智能化、网络化转型进程中加速演进。然而,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释放巨大动能的同时,亦对既有的无人机法律监管体系构成严峻挑战。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数字智能网络赋能的背景下,低空领域的飞行及相关活动潜藏着不容小觑的刑事风险,“黑飞”“违飞”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将聚焦醉酒操控无人机的刑事责任认定问题,深入剖析其刑法规制的法理依据、实践困境及相应的完善路径。
2025-07-10
10
2025-07
08
2025-07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民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如航拍摄影、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城市管理等领域均出现了无人机身影。与此同时,无人机在公共空间的高精度航拍和便捷传输能力也引发了公众对隐私权受侵害的担忧。《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1033条进一步列举了侵害隐私权的主要行为类型。此外,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条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则禁止“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在高科技时代,无人机采集的信息往往兼具隐私信息与个人信息的特性,两者在实际适用上存在交叉:当无人机在飞行中拍摄图像或视频,可能涉及自然人的肖像、居住等隐私空间,也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收集。虽然《民法典》为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奠定了基础,但对无人机特殊技术形态下的保护尚无明确条款。另一方面,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低空经济蓬勃兴起为无人机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但也使无人机对个人隐私的潜在冲击更广泛,更隐蔽。上述问题与产业发展趋势表明,无人机隐私冲突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2025-07-08
07
2025-07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就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律制度的框架体系、核心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基于此,本文将聚焦澳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门民法典》。在澳门的法律体系中,民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全面调整着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运行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本文将基于《澳门民法典》,对澳门民法制度进行详细剖析,并结合真实案例阐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025-07-07
04
2025-07
“执行难”是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执行阶段,部分被执行人故意规避、抗拒执行,导致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迟迟无法兑现。为破解这一难题,司法机关近年来不断完善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的规制手段。2025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25〕8号,下称《意见》)。该《意见》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目的在于进一步健全拒执犯罪案件的办理机制,推动解决当前执行难问题。本《意见》共20条,围绕侦查、起诉、自诉、审判各环节,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三方在拒执犯罪案件中的职责分工和协作配合作出具体规范。本文将对《意见》逐条进行分析解读,并结合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探讨实务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重点分析公、检、法三机关的职责分工与协作机制,评析各条款的适用效果和意义。
2025-07-04
03
2025-07
股东责任的核心在于出资义务的履行和有限责任原则的遵守,在公司已实缴全部注册资本且无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的情况下,股东原则上不会因公司债务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并被限高。但在特定情形下可能突破有限责任,承担补充或连带责任。
2025-07-03
03
2025-07
视点|交通肇事罪专题(三):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认定的司法逻辑
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既是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长期争议的焦点,也是关系行为人罪责刑均衡的关键问题。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将“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法定刑升格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形,其适用逻辑直接影响量刑公正性与刑法规范目的的实现。本文以邵某肇事逃逸致被害人徐某遭二次碾压死亡案为切入点,结合《刑事审判参考》系列典型案例与学说争议,从四个维度解构“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逻辑:其一,逃逸前行为是否需构成交通肇事罪;其二,“逃逸”行为的实质内涵;其三,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判定;其四,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适用边界。通过厘清上述争点,揭示司法实践中如何平衡法益保护与责任主义,为统一裁判尺度提供逻辑支点。
2025-07-03
01
2025-07
港澳法视界|澳门法律制度介绍(一)——《基本法》以及基本司法制度
随着山东与港澳在多领域经贸合作开展合作交流的不断加强与增多,以及“港澳山东周”等活动的顺利举办,山东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机遇越来越多。在深化经贸合作的过程中,了解港澳地区的法律制度与营商环境成为关键 —— 不同法域的法律体系差异、跨境交易的合规要求、争议解决机制的选择等,均对合作项目的落地与推进产生深远影响。为此,笔者将对香港澳门的法律制度撰写系列文章,系统梳理两地法律框架与实践规则,为山东企业拓展港澳市场提供精准的法律参考,助力跨境合作在合规轨道上行稳致远。
2025-07-01

众成清泰济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