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5-06
在小额消费贷款合同纠纷中,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焦点。借款人以家庭共同事务相关事项作为借款用途的情况屡见不鲜,借款人主张借款用途涉及家庭共同事务的情形占比高达63%(据2022年金融纠纷白皮书数据)。实践中,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核阶段所适用的配偶告知程序,实质上构成了对《民法典》第1064条“共同意思表示”要件的变相满足,从而影响夫妻共同债务的成立。因此,名为“个人消费贷款”的消费贷款合同,在仅有借款人签字的情况下,能否基于“合理信赖”原则突破合同相对性从而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以及认定后的处理办法,将极大影响该笔贷款在转入不良贷款时的清收效率。笔者拟从实践出发,根据在实践中遇到的此类情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2025-06-05
03
2025-06
视点|浅析《<关于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
山东省高院、省检察院最新修订的《<关于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下文简称实施细则),于2025年6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修订不但整合了省高院2017年陆续颁行的两份实施细则《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二)实施细则(试行)》(下文简称17年细则一、17年细则二),还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犯罪演变趋势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结合各种犯罪在网络时代展现的新形态,进一步细化、调整了具体犯罪的量刑基准和量刑情节。本次修订,是山东省范围内规范刑罚裁量权、实现精准量刑、促进同案同判的一次重要探索,对推进省内刑事司法实践司法信息公开、促进司法审判实质性公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本次修订中相较于17年细则而言比较重要的改动,对本次修订的亮点和导向作简要分析。 一、与现行的法律、司法解释相适应
2025-06-03
03
2025-06
婚前个人财产依据法律规定原则上不能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存在两种例外情形可以转化:一是当事人通过书面约定实现转化;二是通过婚后主动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的法定转化规则,可以将婚前财产的收益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025-06-03
30
2025-05
固定总价合同的初衷是控制造价、规避超支风险,发包人通过固定总价将施工期间正常范围内的风险转移给承包人,获得预算确定性;承包人则通过自主报价综合考虑施工成本、预期利润和风险溢价,一旦签约即承受合同期内材料、人工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市场价格的涨跌属于商业风险范畴:价格上涨可能导致承包人利润降低甚至亏损,但价格下跌同样可能使承包人收益增加。因此,在施工内容和合同条件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承包人不得因一般的价格浮动要求调整合同价款。然而,这种“绝对包干”并非没有例外,本文将结合典型情形分析固定总价可突破的情形及其法律依据。
2025-05-30
30
2025-05
商业银行的股权代持系指商业银行股权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出面行使股权的行为。股权代持的行为在企业实务操作中较为常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一般情况下股权代持的效力予以认可,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股权代持行为效力及能否排除执行作出分析,具体如下:
2025-05-30
28
2025-05
28
2025-05
27
2025-05
2013年修订的《公司法》,全面推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完全认缴制改革,完全认缴制在促进投资、激发创业的同时,也产生了股东设定过长出资期限、公司长期缺乏运营资本,以及因股东出资期限未届满,导致已到期债权的债权人无法得到有效清偿等问题。 为平衡债权人保护与股东期限利益,2023年新《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将股东认缴出资期限限定为5年,同时于第54条确立了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本文将对加速到期制度演变、适用标准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实务建议。
2025-05-27
27
2025-05
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务中难以准确认定的难点问题。对于该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实施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在婚姻家庭编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本文通过真实案例,从实务角度就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进行详细分析。
2025-05-27
23
2025-05
近期,笔者代理了多起著作权侵权诉讼,既有从原告角度的维权诉讼,也有从被告角度的抗辩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争议焦点就是原被告双方往往难以拿出有力证据证明权利人所受损失,被告也往往拒绝或不能出示经营所得,而权利人也并未许可过他人使用,无法提供可靠的许可费进行参照,因此大概率是由合议庭或法官根据《著作权法》第54条在法定赔偿额范围内酌定。《著作权法》第54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所以权利人或许多律师往往认为即便走法定赔偿,也会获得最少五百元的赔偿额。但在实务中,笔者已经经历或发现出现过多次不同法院突破法定赔偿上下限的实际判例。因此,对于该款规定的性质、效力问题,有必要做出研究。
2025-05-23

众成清泰济南区域